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汽車市場,各大跨國車企轉型再加速,持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陸續引進全球熱銷車型完善產品矩陣,堅定不移深耕中國市場,這其中就包括起亞汽車。
在2023上海車展上,起亞攜旗下全球戰略車型矩陣亮相上海車展,以全新的產品陣容和全新“Windows of inspiration(靈感之窗)”展臺設計理念,展現進軍新能源市場的決心。
(資料圖)
那么如何轉型,才能更好地在中國市場立足并發展?下一階段,起亞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應如何平衡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對以上問題進行全面解讀并表達對未來新能源市場的理解。
"國內經過多年市場培育,新能源汽車環境已經比較成熟,消費者接受程度大幅提升,起亞這個時候進入中國新能源市場,還是有利好環境的。當前新能源國補退出,真正的市場競爭剛開始,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仍然大有機會。"楊洪海如是總結國內的新能源市場現狀。
楊洪海告訴記者,當下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智能電動車的最重要的角逐之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對于起亞而言也一樣,中國市場的成功是起亞全球戰略的核心。發力中國市場,一方面是形成產品矩陣,另一方面還在于產品如何更好地本土化以適應消費需求。
具體而言,當記者問及"起亞產品矩陣如何建立,在電動化時代想要打造什么樣的標簽?"時,楊洪海表示,起亞是以技術為底座的全球品牌,"Hi-Tech高科技"就是起亞產品的鮮明標簽。
據記者了解,雖然過去5年里現代起亞在中國的銷量減少了超過100萬輛,但并沒有動搖其在全球的規模地位。數據顯示,2022年,現代起亞集團全球銷量達684.5萬輛,僅次于豐田(1048.3萬輛)和大眾汽車(848.1萬輛)之后,這是現代汽車集團首次在全球銷量中排在第三。
在美國市場,現代汽車集團份額首次突破了10%,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也高達9.4%。
今年3月,現代起亞全球銷量同比增長19.2%。其中,本土市場銷量為14.1萬輛,同比增長26.8%;海外市場的銷量為52.9萬輛,同比增長36.7%。
“起亞在全球多個市場獲得了成功,這恰好說明起亞的產品質量和品質是過硬的。”楊洪海表示,過去幾年起亞在中國的發展的確遇到了挑戰,但起亞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毫不動搖,目前起亞正在匯聚全球資源,全力推進在中國的電動化轉型。
未來,起亞中國的電動化轉型將從產品、渠道、服務、營銷等方面共同推進。產品方面,起亞中國計劃以每年接近2款新車的速度迅速推出6款EV車型。其中EV6預計將在今年8月份進口上市,今年11月將推出EV5。EV5是起亞第一款在中國生產且首發上市的全球車型,并是承擔銷量的戰略車型。
至2024年,起亞將推出旗艦電動SUVEV9。2025年到2027年,起亞還將推出一款入門級純電SUV、高端電動轎車以及一款中型純電SUV。這些產品導入后,起亞將在高中低三個級別的市場完成布局。
在充電配套方面,起亞將為電動車購買者贈送個人充電樁,并還計劃和殼牌以及國內充電運營商合作,建設配備800V快充樁的品牌快充站。
在渠道建設方面,起亞中國已經與森那美、錦龍、通立、百得利、鑫漢馬等大型經銷商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通過大型經銷商集團起亞在一二線城市的銷售網點,與現有的網絡渠道形成互補。
“中國市場有它自己的規律和復雜性,跟歐美完全不一樣。同時中國市場上已經充斥著數十個電動車品牌,各自占據一定的細分市場。但整體而言,在政策和市場雙驅動,中國電動車市場仍大有可為。”楊洪海告訴記者,起亞需要在本土化方面持續強化,糾正過去的一些戰略誤判,以新的戰術,堅決地去落地新戰略。
采訪結尾,就最近普遍關注的價格問題,楊洪海表示,價格戰是不健康的競爭,也是不可避免的競爭,大家為了守住市場份額,不得不隨之降價。“特斯拉不是打價格戰,它是基于成本的考量,通過規模化的生產,有效地控制了成本。降價不是長久之計,尋求技術創新,提升品牌溢價,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價值,才是破局關鍵所在。”楊洪海表示。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