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環境部日前啟動渤海海岸線最大規模排污口排查行動,260個排查組、780名排查人員在天津濱海新區、唐山、大連、煙臺率先開始了艱難的環渤海區域入海排污口大排查。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摸清渤海排污口底數
渤海是中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自然生態獨特、地緣優勢顯著、戰略地位突出,是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和關鍵依托。近年來,渤海水質有所改善,但陸源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不下,重點海灣環境質量未見根本好轉,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當前,環渤海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誰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為全面查清并有效管控渤海入海排污口,2019年,生態環境部會同環渤海“三省一市”政府全力推進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要將所有向渤海排污的“口子”查清楚。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2019年1月11日,生態環境部在唐山市召開“渤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啟動會”,打響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發令槍”。
260個排查組在行動入海排污口“一網打盡”
6月24日,生態環境部啟動河北唐山、天津(濱海新區)、遼寧大連、山東煙臺等4城市入海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據介紹,現場排查工作為期一周,采取拉網式排查方式,對沿海所有入海排污口進行排查,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的目標,并安排唐山60個現場組,天津(濱海新區)40組,大連100組,煙臺60組,合計260組,共780人參加現場排查工作。
渤海海岸線全長約3600公里,環渤海唐山、天津(濱海新區)、大連以及煙臺4市涉及海岸線約1700公里,納入本次排查具體范圍為4628平方公里。
據介紹,此次排查主要目標是全面查清渤海入海排污口,具體排查對象為各類直接或間接向渤海排放污染物的涉水排口,包括通過管道、涵洞、溝渠等直接排放污染物的涉水排口,或通過河流、溪流等間接向渤海排放污染物的涉水排口。
排查前,上述4市均先完成了無人機航測,通過圖像解譯,所有的疑似排污口點位都錄入到現場排查APP中。各排查組開展現場工作時,首先對APP推送的所有疑似點位,進行逐一現場核實。完成APP推送點位的核查后,繼續檢視排污口四周,查找上下游、左右岸有無其他排口,堅持排查范圍內全覆蓋、無死角。
工作組拉網式排查“尋找”排污口
6月24日,天津濱海新區40個現場組排查工作全面展開,對APP推送的所有疑似點位,逐一進行現場核實。6月26日,第19組一行來到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南部區域的第一個排查地點,這里沒有發現排污口。
對具體排查地點,組長忻丁豪告訴記者,“我們以經緯度來定位,因為這里不是城市建成區,沒有街道的名稱”。
第二個排查地點是一片灘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APP里記錄這里有一個排污口,但是現場檢查沒有發現排污口。這里曾經有一個兩個水塘之間倒水用的管道,但現在已經沒有使用功能。
在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南部區域的第三個排查地點,一些在禁漁期拋錨的小漁船正隨著海浪起伏,海邊的牌子上寫著“禁止趕海拾貝類、釣魚游泳等與施工無關的活動”。
大約10年前,這里曾實施填海造地工程。站在岸邊,看到有39個直徑80厘米、生銹的大鐵管延伸到海面上,如今已經廢棄。天津臨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鵬告訴記者,大約10年前填海造地時,這些管子是過水用的排水管。現在這片區域屬于公共岸線,如果將來有單位在此建造正式碼頭,這些管子都會拆掉。
19組組長忻丁豪告訴中新網記者,上午現場檢查的幾個地點,雖然沒有發現真正意義上的排污口,但對沿海岸線開發利用情況及排污口分布特點有了進一步了解,有利于認清重點、把握重點,針對性做好現場排查工作。整體來看,這片區域沒有入駐的企業,沒有生產線,沒有通常意義的直排污水,也沒有生活污水處理廠,環境比較單一,這些排水口對環境沒有大的影響。
水下機器人等高精設備助力排查
6月25日下午,天津現場組的機動攻堅小組根據APP鎖定的疑似排污口點位來到天津南疆海事局附近碼頭,現場排查發現,這里有大的涵洞與水泥管道排污口,水泥管道正在排水,排查人員進行采樣監測。排查組在棧橋下發現一個比較隱蔽的PVC管道。
“排查組翻過防浪堤走到棧橋下發現這有個管子”,天津組排查人員李亞龍指著PVC管道告訴記者,“這個管子周邊堆積的是瀝青、廢渣和建筑垃圾,穿過棧橋底下進入海里,由于位于棧橋下,此前無人機航測也沒有發現,因不能明確該管道性質,所以調來無人機、水下機器人協助作業,弄清楚水下這個管子情況。”
正在使用水下機器人監測的工作人員說,在低潮時,這個管子可能是部分露出水面的,現在排口在水下。通過水下機器人攜帶的圖像聲吶進行初步定位,再通過自身的攝像設備抵近觀察,最終確定了排水口的位置和狀態。那是一個PVC管,直徑10-15厘米,排口在水下1米、延伸出岸邊大約5米左右的地方。
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支持總監張瑞濤告訴記者,水下機器人主要是協助專項小組開展天津區域入海水下排口的檢查工作,鑒于現場的環境復雜,水質環境差異較大,水文水位未知等情況,在天津使用了公司自主研發并生產的橙鯊系列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與江豚IV纜控水下機器人(ROV)兩種設備,進行水下排口的排查和圖像取證。
今年將完成所有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
根據安排,2019年底前,生態環境部還將完成環渤海(三省一市)其他9個城市的現場排查,全面掌握渤海入海排污口情況。同時,鼓勵各地主動加壓,因地制宜,把溯源和整治的任務開展起來,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海、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為渤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奠定基礎。(完)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