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以“湛江優品陪您過大年”為主題的2022湛江網上年貨節在華都匯商場舉行啟動儀式。
(1月11日《湛江日報》)
近兩年,因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各地紛紛停辦線下大型迎春花市,隨之辦起的“網上年貨節”,在為供需兩端搭建平臺的同時,也成為考驗一地數字農業、年味氛圍的“年末考卷”。
辦網上年貨節,好處多多。一方面,年貨節讓市民足不出戶便可選購年貨,這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也能讓大家在保障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安心辦年貨;另一方面,年貨節搭建了務實高效的商品推介銷售平臺,“一站式采購”的模式讓買家與賣家精準銜接,對于構建大循環、大流通的消費環境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另外,借力網上年貨節這個平臺,一批電商品牌、源頭好物、生鮮特產等打響了名堂,有效提升了湛江年貨的品牌知名度,對于未來湛江年貨“走出去”“闖世界”起到了助推作用。而這背后,所反映出的是我市數字農業的進展,是對“12221”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的推進情況,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媒體助力、大眾參與”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年貨中的生鮮產品,能不能打通冷鏈物流的堵點痛點;最近大熱的預制菜,又會不會成為年貨中的新鮮爆點;年貨的品類能否滿足廣大市民的個性化需求,這些都將成為網上年貨節中的看點。
年貨上線,年味必須在線。對網上年貨節的另一大考驗,就是如何把“年味”給烘托出來。在這方面,浙江今年就主打“國潮”概念,讓“國潮”好物成為新年貨。這些商品所映射的內需,已然不完全是物質的,更多是精神層面和興趣愛好方面的消費,可以感受到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正在成為內需的潛力。從某種程度上說,網上年貨節甚至成為各城市進行文旅宣傳的一張名片。湛江非遺底蘊深厚、形態豐富,又有沒有可能登上網上年貨節,為其增添一份別具湛江特色的年味呢?比如迷你醒獅,如今不少設計師已經探索推出醒獅主題的賀歲盲盒產品,湛江又能否借力網上年貨節這個平臺,把“湛江醒獅”這張非遺特色牌打出去呢?可以預見,非遺進網上年貨節,一方面可以幫助非遺傳承人實現手藝價值,提高他們的經濟收入,鼓勵他們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非遺文化,同時,也能及時了解市場需求,讓文創產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非遺文創產品的吸引力,看到非遺領域的就業前景,從而吸引他們不斷加入傳承隊伍,壯大傳承力量。“非遺+網上年貨節”的新鮮組合,湛江值得擁有。
希望網上年貨節越辦越好,建平臺、聚資源、育人才,探索出促進數字農業發展、激活傳統文化魅力的嶄新路徑。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