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上市對我來說是夢想成真”,北京時間5月8日晚間,金山云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云上市”現場的雷軍難掩激動。
2011年,雷軍兼任金山集團董事長,并于次年推動組建金山云,All in云服務。今日,雷軍坦言八年前決定投入巨額資金做云計算,確實冒了巨大的風險,當時只有阿里在做,其它巨頭也不認可。而金山云的上市,也意味著自己八年前的戰略決定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不過雷軍認為,中國云計算市場與美國相比仍然處于早期階段,遠遠沒有爆發。金山云上市之后,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迅速擴大規模,獲得十倍以上的增長。
回顧金山云八年里程:需要向死而生的勇氣
5月8日上市前夕,忙完上市準備工作的雷軍,給金山云員工寫下一封公開信,回顧了金山云八年的發展歷程。
他認為,金山云的歷程是一個敢想并且敢All in的故事。金山云成立之初,云服務在國內剛剛起步,雖然自己堅信云服務將是TMT行業最持久強勁的風口,但投入巨大,并且潛在對手超強,金山整體實力不足,困難重重。
“經過反復論證,我們做出一個非常大膽的決策:All in云服務。只有向死而生的決心和勇氣,只有All in,才有機會勝出。”
在今日的采訪中,雷軍也講述了當年做金山云面臨的壓力。一方面當時國內只有阿里在做,其它巨頭都非常不看好,認為還需要再等5-10年;另一方面金山集團本身是上市公司,用金山的錢投入云計算,投資者有很大意見。
“后來算了一下家底,我覺得我們最多只能輸血10億美元。”雷軍說,經歷高層會議、董事會議以及股東大會之后,這個策略最終獲得了所有股東投票支持。
雷軍認為,如果沒有當時向死而生的決心和勇氣,金山云不可能做成。“為什么要辦股東大會?我非常害怕我們投了5億美元,董事會不讓我干了,或者投資者不讓我干了,那就麻煩了。如果我們投了10億美元還沒干成那算我們倒霉,如果投了9億美元不讓我們干了就冤大了。all in云服務就是金山愿意拿出幾乎所有的資源賭這件事情。”
談疫情和中概股壓力:金山云上市提振市場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范圍內爆發,金山云選擇的IPO地點美國也正身處其中。受此影響,金山云的上市儀式采取了云敲鐘的形式。
另外近期的瑞幸咖啡造假事件以及多起中概股被做空事件,也給中概股企業蒙上一層陰影。
金山云CEO王育林坦言,近期的中概股事件,確實能夠感受到投行的壓力,他們對未來的風險把控會更加審慎。但金山云的上市過程沒有受到影響。
他強調,金山云的業務模型不是講故事,云計算是起源于美國的賽道,美國投資者對云計算的模式很清楚。
“我們也咨詢了投行,他們說你們公司沒問題,現在可以上市。”王育林說,當然中國公司也需要從瑞幸事件中吸取一些教訓,要遵守美國的財務制度。
雷軍則認為,金山云創立8年,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于2019年12月正式啟動IPO。疫情爆發后也曾覺得IPO要黃了,但與投資者溝通后,他們反映強烈。
“疫情壓力下,中概股壓力也很大。但金山云成功IPO也會提振整個市場的士氣。”雷軍說。
在他看來,上市對于金山云來說,品牌和信譽會得到提升,成為獨立的上市公司之后,讓客戶更加放心;同時上市后金山云也能募集大量資金,可以有更多元的融資途徑,有更充分的資金加速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將更有利于未來的發展。
中國云計算市場還未爆發 金山云仍要十倍增長
在當前的國內云計算市場,可謂是巨頭林立,金山云為何能夠生存下來?
雷軍將其歸結為兩點:一是專注,金山云不做大而全,而是先專注游戲、視頻等細分行業和頭部客戶,走差異化路線;二是不怕死,敢干。也即是當年決定投入10億美元,all in云服務。“我們當年敢干云服務還有一個原因,它跟別的互聯網行業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贏家通吃,一定有三家以上的供應商,只要在每個領域里保持前三位就能活下去。”
至于國內云計算的市場格局,雷軍表示,中美云計算市場之間的差距還有5-10年,不僅僅是云計算公司的技術水平,還有市場成熟度。也即是中國云計算市場還需要5-10年才能達到美國目前的滲透率水平。
“今天整個中國的云服務市場都在相對早期的階段,大爆發還沒開始。”雷軍說,國內無論哪一家云計算廠商的體量都無法與全球云計算巨頭AWS相比,還差一個數量級。“所以我認為中國的云服務市場才剛剛開始,現在我們談的不是怎么分蛋糕,而是共同怎么把蛋糕做大。”
他認為,上市之后的金山云還有巨大的空間,不需要改變現有戰略和航向,在原有的戰略下把每個工作做好,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而他對金山云接下來的要求是,如何在未來幾年里獲得10倍以上的規模增長,這樣金山云才會在行業中處于比較舒適的位置。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