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qū))紅外相機捕捉到一群數(shù)量達10只的豺群,隊伍中跟著幾只豺幼崽發(fā)出吱吱呀呀的聲音。
就目前信息推測,祁連山地區(qū)的豺是世界上僅存的北方豺群,祁連山成為豺分布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這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qū)在繼2019年拍到世界罕見的五只雪豹、六只兔猻、五只荒漠貓同框畫面之后又一重大記錄。
資料顯示,豺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一種體型比狼略小的犬科動物,成年雄豺體重約為15-21公斤,雌性略小,體重為10-17公斤。豺曾經分布于亞洲、歐洲和美洲,但在末次冰期之后,大約在12000-18000年前,它們紛紛消失,只剩下了亞洲的種群。
豺分為主要生活在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的“南方豺”,以及生活在從中亞到俄羅斯遠東的“北方豺”。而北方的豺群在近100年內則一直處于消退狀態(tài)。它們曾經在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等國較常見,在西伯利亞,豺群曾經在葉尼塞河流域游蕩。然而1970年代以后,俄羅斯再無豺的報道。2015年研究認為,土耳其也已經沒有野生豺了。
目前豺全球種群規(guī)模估計在4500-10000只之間。近半個世紀以來,豺在全球范圍內都在迅速減少,時至今日,中國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豺都消失了。華北、東北、華南的豺已經野外滅絕,目前在中國豺種群只出現(xiàn)在很小的幾個區(qū)域。
IUCN犬科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推斷,導致豺群恢復緩慢可能有兩個主要因素,種群基數(shù)低和傳染性疾病。目前,豺的種群依然處于下降趨勢,IUCN將其受威脅等級評估為:EN。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