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落戶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如何能辦大事?如何厚植中小企業辦大事的沃土?
走進位于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數十個全球第一、全球唯一、全球首創等標牌,滿滿當當地占據了幾十平方米的展覽面積。這些全球率先,絕大部分都是由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中小企業創造的。
三年多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牢記囑托,在政策支持、金融服務、知識產權等多方面發力,厚植“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沃土,推動一大批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10月24日,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落戶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如何能辦大事?如何激發中小企業辦大事的能力?帶著這些問題,《南方》雜志記者走進黃埔區、廣州開發區。
一份“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時代答卷
今年5月1日,一艘重達1.5萬噸的遠洋貨輪從廣州出發,滿載著明珞裝備的產品,駛往美國休斯敦。
一個中小企業包下一整條遠洋貨輪運貨,尤其是在全球海運成本飆升的時期,這在行業內絕無僅有。明珞裝備董事長姚維兵透露,12月中旬,明珞裝備還將包下一條更大的貨輪運貨到美國。
“以前是我們找訂單,現在是我們挑訂單,客戶主要是奔馳、寶馬、奧迪、福特等全球頭部企業。”姚維兵這樣描述公司的變化。
更為直觀的是公司營收的快速增長。姚維兵告訴《南方》雜志記者,2018年10月公司當年的營收大概是6.6億元,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公司的營收已經超過了11億元,而且營收結構大大優化,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三年來,類似變化出現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中。
今年9月,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儀器”)在科創板上市。公司董事長周振介紹,過去三年禾信儀器業績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營業收入突破3億元,增長近60%,毛利率逾60%。
“我們瞄準客戶需求,實現從單一硬件設備提供商向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周振告訴《南方》雜志記者。
今年底,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邦電子”)在珠海投資達4億元的生產基地即將投產,公司自主研發的鋰電銅箔等產品將在這里量產。
公司董事長蘇陟介紹,公司的“老”產品電磁屏蔽膜,市場占有率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打破了日本企業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但方邦電子不滿足于只做電磁屏蔽膜的龍頭,主動開啟“二次創業”,新產品極薄撓性覆銅板、可剝離超薄銅箔和薄膜電阻等已研發成功,將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局面。2019年,公司成為廣州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統計顯示,以三年前12家廣州中小企業為例,它們2020年合計完成產值235.8億元,同比增長8%,2021年1—8月合計完成產值194.1億元,同比增長34.4%。僅2020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就實現“小升規”企業達141家,交出了一份“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時代答卷。
打造企業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三年來,禾信儀器發明了雙脈沖延遲引出技術等多項質譜核心技術,突破了超高分辨率質量分析器技術等質譜關鍵技術,大幅度提升了儀器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公司的環境監測質譜儀也入選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禾信儀器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周振告訴《南方》雜志記者,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典型的服務型政府。
今年9月,禾信儀器在科創板上市。“上市后,對于政府的上市獎勵,我們不用主動提出申請,也不用提供任何申請材料,只需要在線上平臺上點擊一次確認領取,經費很快就到了我們公司賬上,實現‘免申即享’。”周振說。
在“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館,“打造企業離成功最近的地方”作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打造營商環境的目標,放置在顯眼的位置。
2018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獲批創建全省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雷敏介紹,三年多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國內開創中小企業暖企政策體系先河,先后出臺全國扶持力度最大的促進產業發展的四個“黃金10條”以及人才和知識產權兩個“美玉10條”,在全國首推“專精特新10條”“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等系列政策,著力破解中小企業面臨的用地、人才、融資、創新等困境,打造中小企業發展最優環境。2021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蟬聯“中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最佳示范區”。
全國首創“上管老、下管小”全鏈條人才服務,率先在全國發行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全國首推100項智能秒批(核)事項,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通過改革全面激發了中小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企業發展普遍面臨的難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創新推出金融服務超市,累計促成融資超240億元;率先在全國發行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為35家科技型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7.35億元。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通過聯合銀行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目前我們公司通過資金池獲得了銀行貸款1000萬元。”周振告訴《南方》雜志記者。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優化人才服務方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先后推出“人才10條”“國際人才自由港10條”等人才利好政策,近5年累計兌現金額超20億元,政策支持力度全國領先,在全國首創“上管老、下管小”全鏈條人才服務,為各層次人才提供引進、創業、居住、生活、教育一條龍服務。
“明珞裝備有幾百名研發人才,近幾年來呈快速增長趨勢,區里的人才政策為我們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比如我們有10多名高端人才都享受到政府80萬到200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持,政府‘上管老、下管小’的服務也讓公司人才安心工作。”姚維兵告訴《南方》雜志記者。
2018年,方邦電子在申請上市過程中,曾遭到日本同行的惡意訴訟,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相關部門及時給予了幫助,包括推介經驗豐富的律師團隊、提供訴訟費用補貼等,幫助企業順利上市。蘇陟表示,在政策體系之外,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為企業辦實事方面也特別高效。
如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發展呈現出“3個80%以上”的特點:全區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均是中小企業,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和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中小企業。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構建起“小微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梯次發展培育體系,目前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8家,分別占廣州全市的47%和30%。
聚焦主業,自主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集聚中小企業近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100家,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如何破解中小企業創新面臨的資金、技術、人才、知識產權保護等難題,成為中小企業能否茁壯成長的關鍵。
只需點幾下鼠標,確認下路線,就可以操控布置在室外一個箱子內的無人機起飛執行巡檢任務,其間無人機還能飛回箱子自動更換電池再次起飛作業,完全不用擔心續航問題——在廣東翼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翼景科技”)辦公室內,《南方》雜志記者現場體驗了一把“黑科技”。
翼景科技董事長萬施霖介紹,這個箱子是翼景科技自主研發的5G無人機智能機場,在技術上實現了由人工現場干預的無人機巡檢向現場無人值守自動化轉變,技術行業領先,目前已經在廣州中新知識城等地布置使用。
翼景科技所在的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致力于為科技企業孵化器畢業企業和高成長性中小科技企業提供加速發展環境。萬施霖同時擔任園區黨委副書記,她告訴《南方》雜志記者,園區入駐企業126家,超半數都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園區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對科研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從‘科技、金融、人才’多維度入手,搭建資源大平臺,識別并幫助企業疏通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堵點。”她說。
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累計建成62家眾創空間、109家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科技企業加速器,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科技孵化器集群,2019、2020年“雙創”基地建設連續2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雷敏介紹,為了幫助中小企業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夯實基礎補齊“斷鏈”,每年支持不少于10億元,從經費、融資、人才、平臺等多方面鼓勵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協同融合“雙鏈”,引入中科院等13家大院大所,落地工信部7所部屬院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支持“產學研用”融通創新;深化改革激活“強鏈”,率先推行“揭榜掛帥”“職業技術經紀人”等機制。
今年3月,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大力支持下,以廣東聚華新型顯示研究院為主體申請的“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獲得科技部批準組建,成為我國在新型顯示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總監王鳳英告訴《南方》雜志記者:“顯示產業的創新研發成本巨大,我們成立創新中心,就是要聚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力量,進行協同創新。我們會針對具體的‘卡脖子’技術進行‘發榜’,吸引包括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等全國各地的企業及相關高校、科研院所‘揭榜’攻關。”
“區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廣泛參與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牽頭的項目,組建創新聯合體‘揭榜攻關’。”黃埔區科技局副局長黎集怡介紹,目前全區共有5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49家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超過30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居全省前列。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作為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近年來引進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一批國家、省、市知識產權保護重點機構,成立粵港澳知識產權調解中心,為中小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今年10月,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開幕,首次參加廣交會的億航智能展示了其完全自主研發的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億航216”,引發行業關注。要進一步加大對雙創主體的政策扶持,讓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創主體脫穎而出。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知識產權是關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億航智能首席戰略官徐華翔介紹,“我們所在的領域‘前無古人’,從技術到產品都是‘從0到1’的創新,知識產權是我們鞏固行業先發優勢的重要工具。”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支持下,短短的幾年內,億航智能大大增強了獲取、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申請了數百項國內國際專利,相關做法入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小企業優秀案例。2019年,公司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業。
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石表示:“當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成為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要素最齊備的區域之一,形成集行政、司法、調解、仲裁、行業自律為一體的知識產權大協同大保護格局。”
10月24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獲批創建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中小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期待通過“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建設,讓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真正成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重要踐行地。
“未來五年,黃埔區將以更大決心、更強舉措、更優服務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幫助中小企業‘辦成大事’‘辦好大事’,奮力打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雷敏說。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