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和居家健康監測有何區別?12月8日,沈陽市疾控中心應急管理所醫師張洪博稱,雖然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和居家健康監測都是“居家”,但由于這兩類人員感染風險大小不同,場所和管理等要求也有所區別。
居家健康監測人員
(資料圖片)
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員的活動
張洪博稱,對于密接人員、高風險區溢出人員,以及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等,縮短了集中隔離期限,或由之前的集中隔離調整為居家隔離或健康監測。
“兩者很大的一個不同,就是居家健康監測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員的活動。”張洪博稱,但是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則在隔離期間進行賦碼管理,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員均需嚴格做到不外出。
陪護人員與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接觸時,處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體表面時,應當做好自我防護,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其保持1米以上距離。共同居住者或陪護人員一并遵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管理要求。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
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
張洪博稱,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并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需根據相關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核酸檢測、抗原自測和結果上報。本人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外出,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N95防護口罩,落實閉環管理。居家健康監測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居家隔離,但有就醫、做核酸等特殊需要,可以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有限度外出。
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應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盡量不與家庭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用餐時提倡分餐制。另外,居家環境應保持通風,環境衛生清潔。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要規律生活,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時調整心態,不懼怕病毒。早睡早起、不熬夜,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補充適量維生素C。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樊華)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