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5周年,在第九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第六季)推出線上平臺,開展云尋訪、云誦讀、云記憶、云課堂、云祭奠等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龍虎網承辦。
在“云尋訪”單元中,平臺通過VR全景方式,將位于南京各處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紀念碑進行集中呈現。
活動還邀請了叢葬地紀念碑周邊的大中小學學生代表,通過“云誦讀”的方式誦讀紀念碑碑文,用聲音表達緬懷之情。2021年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來自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王雪同學誦讀的是學校附近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東郊叢葬地紀念碑碑文。她表示,牢記歷史是對民族精神血脈的守護和賡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理應勿忘國恥、維護和平,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淀進取精神和昂揚斗志。二十九中初二(7)班的白析同學誦讀的是漢中門外遇難同胞紀念碑碑文,她表示,銘記歷史、祈愿和平,是傳承的責任,也是前行的力量,作為學生的我們一定要奮發努力,成為“中國的脊梁”。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的親歷者,他們為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幸存者后人則是南京大屠殺家族記憶代際傳承的有生力量,他們當中已有一部分成為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從幸存者手中接過了傳遞歷史真相的接力棒。在“云記憶”單元中,潘巧英、路洪才、阮定東三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講述了自己在85年前親歷的史實,并寄語年輕一代珍愛和平。路洪才表示,歷史不能被否定,年輕人更要銘記歷史、傳遞和平、努力工作,讓祖國更加富強,才能創造和平安穩的未來。李真銘、夏媛、李玉瀚、馬雯倩四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則通過講述歷史、誦讀相關史實書籍的方式,帶領大家回憶那段黑暗的歷史。李真銘表示,作為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我們擔負著更重的使命和責任,要把歷史真相永遠傳遞下去。
銘記歷史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1937年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后,在南京長江岸邊進行了慘絕人寰的集體屠殺。而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外籍友人京特和辛德貝格曾在位于棲霞的江南水泥廠為中國難民設立難民營,保護廠產、保護難民,記錄日軍暴行并公之于眾,書寫了一段抗日傳奇。在“云課堂”單元中,江蘇省現代史學會理事、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葉銘和南京市檔案館研究館員、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夏蓓分別來到位于長江岸邊的叢葬地和江南水泥廠,以走讀講解的方式,帶領大家回顧慘痛歷史,感受黑暗中的人性光輝。
在“云祭奠”單元中,網友可為遇難同胞線上獻花、點燭,以致哀思。
在第九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掃文后二維碼,共同尋訪遺跡、閱讀歷史、矢志銘記、砥礪前行。
記者 單俊哲
責任編輯:王旭偉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