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烏軍事沖突已經爆發384天。根據《參考消息》報道,當地時間12日,美國空軍出動了一架B-52H型戰略轟炸機,前出到距離俄羅斯本土核心區域圣彼得堡僅僅二百千米的波羅的海上空,對圣彼得堡進行了模擬戰略核打擊演練。
▲飛行航班信息平臺Fligradar24的數據顯示了這架B-52H“模擬核打擊”的全過程(軍武速遞翻譯)
由于此事相當反常且多年未見,俄羅斯媒體紛紛猜測此事可能另有隱情。有俄羅斯媒體猜測,這次美軍對俄羅斯圣彼得堡展開模擬戰略核打擊,估計是對9日俄羅斯空天軍對烏軍展開大規??找u打中北約軍事人員的報復。
(資料圖片)
俄軍此次空襲行動的細節
從3月9日的俄羅斯空天軍對烏克蘭的空襲行動看,此次空襲行動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大量動用了Kh-47M2型“匕首”空射高超音速飛行器。根據烏克蘭總參謀部的說法:
俄軍此次一口氣發射了6枚“匕首”,全部完成了突防,烏軍的防空系統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同時在地面上,還有人撿到了“匕首”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尾部整流罩,該整流罩是在“匕首”脫離載機之后、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前拋棄。而以先前俄軍使用“匕首”的先例來看,俄軍只在去年三四月間,試驗性地使用過一兩枚“匕首”,打的都是強固目標譬如地下的指揮所和彈藥庫等等。
所以,此次俄軍突然大舉使用“匕首”,而且一次性發射出來六枚,只能說明事出有點反常??磥?,在基輔必然是有些重要目標,需要用高超音速飛行器去打以確保毀傷。至于是什么目標,那就見仁見智了……但是從事后烏克蘭基輔方面傳出來點風言風語,例如說空襲結束后有烏克蘭外交部人員和美國駐烏克蘭大使會面,可想而知此事應該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說不定,真的打到了什么要緊的東西~
?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援
從目前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援情況看,貌似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重的多。大伊萬之前的估計,認為北約對烏克蘭實施的支援,主要是以航天偵察情報為主。
這些情報更新速率相對較低,主要服務于類似于去年烏軍巴拉克列亞-庫普揚斯克戰役發起前、摸清戰役正面俄軍戰役布勢、選定烏軍主要戰役突擊方向的作用,往下也可以服務到戰術一級,比如給海馬斯火箭炮指示個目標什么的。但由于情報刷新速率有限,在打擊時敏目標時存在缺陷,效果并不算很好。
此外,雖然北約這么長時間,在波羅的海方向、包括黑海方向都部署了戰略級的電子偵察機、在波蘭也部署了預警機,但大伊萬一直以來認為,這些機型的作業范圍比較有限。畢竟,烏東到烏西那么遠的距離,你什么電子偵察機都不好使……所以,咱認為這些電子偵察機主要的作用,是為烏克蘭西部和北約提供ISR/ELINT(態勢感知/電子情報信息收集)作業。重點照顧到的是北約的安全,最多看在波蘭的面子上兼顧到烏克蘭西部,但對于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烏克蘭東部戰局,是沒有太大的作用的。
但是,從最近逐步披露的情況看,大伊萬現在也覺得,咱們對北約還是想簡單了。事實上,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援,不僅停留在了戰役級,甚至已經全面下探到了戰術級。比如在邊境地區對俄軍的對空態勢感知網絡進行電子情報信息作業,就有北約電子戰部隊的身影。一些通過各種手段對俄軍縱深的攻擊,北約不僅提供了作為前置的情報信息支援,甚至親自上陣,進行作戰規劃和戰術決策,其達成的戰術效果是烏克蘭軍隊絕對沒有可能完成的。
種種跡象表明,之前傳言的,說烏軍的基本戰役軍團,甚至旅這種戰術軍團里都有北約的參謀人員,也許所言非虛。這情況很顯然就有些嚴重了,這意味著隨著烏克蘭軍隊作戰能力的逐步下降、戰場劣勢越來越大,北約正在試圖使用自己的優勢、利用一些就便器材來幫助烏軍補短板。這種補體系短板的行為,是有可能幫助烏軍獲得一定的優勢的。
同時,還有一些跡象表明,北約在對俄軍縱深實施攻擊時,呈現出毫無顧忌的特征?;旧鲜裁茨繕硕几掖?,甭管這些目標是戰術目標,還是戰役節點,甚至是具備戰略特點的目標??蓪嶋H上,有些目標打了,那是要升級沖突的;有些目標打了,那是可能要引發核沖突的……北約連這些顧忌都沒有,說明這個組織已經基本上瘋了,連全人類的前途都不顧了。如果俄軍再不出手,那北約接下來還敢干什么簡直不敢想象,所以必須做點什么了。
高超音速武器的作用
從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性能來說,高超音速飛行器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打擊速度快、突防能力強。
突防能力強意味著它可以突破絕大多數防空系統的攔截,當然對于烏克蘭來說這防空系統有和沒有不存在本質區別,即使是給了少量愛國者防空導彈也改變不了烏克蘭防空系統宛若漏勺的現狀。而打擊速度快,則意味著高超音速飛行器還可以兼顧打擊一些時間敏感目標。
比如前段時間俄軍部署到白俄羅斯的6架米格-31K型,始終帶著匕首待命,偶爾升空但是導彈沒有打出去。有消息指出,這些米格-31K在等待俄軍戰場態勢感知系統傳輸來的海馬斯火箭炮坐標,準備趁著海馬斯火箭炮剛剛占領陣地、還沒有完成發射撤收的時候把它打掉。
從匕首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性能看,該高超音速飛行器沖刺速度往往大于6倍音速,飛完600千米只需要不到5分鐘。而這5分鐘時間,也就剛夠“海馬斯”火箭炮占領發射陣地完成測地調平正要開火。只不過目前為止,似乎俄軍的殺傷鏈形成還有些問題,沒有明確證據證實,俄軍用“匕首”高超音速飛行器去打“海馬斯”取得了確證的戰果。
但是,“海馬斯”火箭炮還沒打掉,不代表其它時敏目標就打不了。比如對于剛剛進入地下指揮所的人員,那就可以用高超音速飛行器去打。畢竟,如果你用亞音速的3M14或者伊斯坎德爾-K這類導彈去打,等導彈慢吞吞飛到跟前,也許人家人已經跑了。如果目標從指揮所里出來了,或者更有可能是得到空情報知后,跑進防空洞里去了……那你這打擊殺傷鏈到了最后一步,就等于是做了一個無效殺傷鏈。
而高超音速這方面的優勢就大了,你還沒反應過來呢,導彈就到了眼前了。因此,用來打這種指揮所類的目標是再合適不過了。同時,高超音速飛行器相比亞音速巡航導彈,落彈速度極快、攻擊動能極大,對強固目標侵徹能力本身就相當強,再加上其可能換用的侵徹式戰斗部。那么,打擊諸如地下指揮所一類的目標就更有優勢了。
如何看待俄軍此次的行動
所以,咱們從俄軍此次使用匕首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邏輯和先后順序,從前往后一點點慢慢捋:
俄軍沒有提高戰術導彈突防能力的必然需求,原因是烏克蘭那點防空系統根本不夠看。我們都知道,防空系統最重要的是作為前置的空情態勢感知和自動攔截指揮系統,沒這套系統那你對人家的空中戰役機群不可能存在系統性的威脅。這也是為什么俄軍這么多次對烏軍展開導彈攻擊,烏軍只能攔截個別個導彈,攔截率始終提不上去的因素。因此,在突防性能上,看不到俄軍使用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必然性。
而從俄軍的打擊目標來看,除了強固目標和時敏目標,也沒有什么目標非得高超音速飛行器去打不可。參考俄軍之前打電廠、打鐵路編組站,有些是用口徑打的,有些是用伊斯坎德爾打的,有些是用X-101打的,沒什么目標非得上“匕首”。能夠得上用“匕首”處理的目標,那必然是高價值、隱現的時敏目標。
最后,俄軍有向北約實施一定戰略威懾的需求。畢竟目前北約在烏克蘭,已經玩的太過火,已經完全臉都不要了……按照這樣下去,北約親自下場也不是不可能,所以這個時候在戰略上,是需要對北約示強的。把這幾個邏輯串聯起來,那么,俄軍使用“匕首”也就有合理解釋了。
就在大伊萬寫到這當兒的時候,前方又傳來消息,俄羅斯的一架蘇-27戰機以撞擊的形式,在黑海上空擊落了一架美軍駐歐部隊的MQ-9型無人機(咱在今天的次條文章中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分析)。同樣地,這在俄烏軍事沖突一年的時間里,也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大伊萬覺得這再度說明,俄軍對于北約在烏克蘭的肆無忌憚已經忍無可忍了:前幾天的“匕首”,這幾天的擊落無人機,就是明證。
這再度反證,俄軍前幾天打出去的那幾枚“匕首”,沒有一些人想的那么簡單——認為俄軍就是在放煙花玩兒~試想一枚造價昂貴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誰會把它當個煙花一樣放出去?所以,這事兒首先沒這么簡單,其次也證明了烏克蘭沖突的烈度在提高,同時北約也有可能會提高介入強度,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游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打開微信,公眾號搜索“軍武次位面”點擊關注!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