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合影
2023年4月15日下午,展覽“吳湘云:飛鳥與還”在大千畫廊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由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魏祥奇擔綱策展,展出由藝術家吳湘云創(chuàng)作的包括《鏈接的千鳥紋》《生命的界分和鏈接》《花園的禮物》《或者》和《攝影涂鴉》等系列,以及藝術家聚焦物理與虛擬空間的鏡面互動裝置作品,時間跨度自2002年至2023年。展覽面向公眾開放,并持續(xù)至5月21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展題“飛鳥與還”取意陶潛的田園觀,通過藝術家在早期以工筆花鳥入景,到藤蔓與花枝的夢境覺醒,以至近年來的超現實視覺解構與反解構,邀請觀者共赴一場漸進的超然象外云游之旅。通過畫面中始終存在的自由飛鳥,隱喻藝術家吳湘云內在的莊子哲學底色,及其信奉萬物有靈、自然和人文生態(tài)系統相輔相成的世界觀。
開幕式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徐累先生對展覽表示祝賀并發(fā)表致辭,認為中國繪畫史上,花鳥畫因要應物象形,尊重花卉自然樣貌,后來者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極難求得改變,而藝術家吳湘云的作品一直在變化。她接受了那個年代較為本分的傳統教育,也一直在默默做著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這非常令人敬重。這次在大千畫廊的展覽,可以很好地向大家展示來自南京這一山水文化重鎮(zhèn)的女性藝術家的別樣面貌。
美術評論家、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李小山先生也到場展覽開幕儀式,他以家屬和嘉賓的身份笑談同窗軼聞。在他看來,藝術家吳湘云關注沿途風景,而不在意最終目的地,她一直在以平靜和含蓄的姿態(tài)尋找獨特的作畫方式,是“耕耘不問收獲的人”,也是“體味耕耘的苦樂的跋涉者”。
本次展覽中,無論《生命的界分和鏈接》系列抑或《千鳥飛》系列,畫中盛開的巨大花卉無疑直指藝術家傾注其中的清晰女性意象。對此,旅法華裔作家、藝術評論家、國際策展?、資深媒體?何宇紅女士,同時也作為藝術家吳湘云的多年摯友,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吳湘云是一位特別注重人文關懷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具有獨特的女性特質。”這種“女性特質”盡管初看之下纖柔溫潤,但其實是非常有力量的。
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魏祥奇作為本次展覽策展人在開幕式上對到場師友表示感謝并分享他的策展理念:“藝術家吳湘云的創(chuàng)作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偏重于現代構成的工筆花鳥畫。2000年初,她的畫面呈現出超現實主義的視覺特征,其后的藤蔓系列開啟自我表達的轉折性突破。最新的千鳥格系列,則更加脫離自然,將她對于個體內在心理的感知,以一種更為隱匿的狀態(tài)進行新的闡釋。展覽中的裝置作品,通過鏡面的反射,將展廳的繪畫作品自平面二維產生空間延展。攝影涂鴉系列,則是呈現她對虛擬、超次元空間的互動。”對于藝術家吳湘云從90年代至今不斷創(chuàng)新的藝術實踐,他表示,這一從外在的自然到自我內心世界觸發(fā)的過程,是她對世界感知的變化,也是她對藝術的執(zhí)著。
藝術家吳湘云也在開幕式上同眾人分享她此次展覽的感受:“我在作品中畫了許多花,它們有些像云中的花束,兀自漂浮,有些像長在山林深處,不諳世事,此刻,花們和畫們因為大家的到來而增添了光彩。”
據悉,本次大千畫廊與藝術家吳湘云結緣亦始于畫面中那些非常規(guī)比例下的巨大花卉,在大千畫廊主高小棋看來,美好并非現實世界的標配,從藝術家吳湘云筆下不斷變化的畫面中,觀花者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對抗不安與失重的平衡,這也正是當代藝術的現實意義之一。
展覽現場
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
2023年4月15日-2023年5月21日
展覽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798藝術區(qū)797中街1-22幢一層2號
大千畫廊(Daqian Gallery)
參展藝術家:
吳湘云
大千畫廊(Daqian Gallery)
1988年,大千畫廊由高洪地先生創(chuàng)立于琉璃廠,由李可染先生題寫匾額。2016年,大千畫廊從琉璃廠來到中國當代藝術新中心——798藝術區(qū),高小棋女士接手大千畫廊,并以建構和推動東方哲思下、以水墨為核心的當代視覺藝術體系為己任。大千畫廊致力呈現水墨語言的當代性,發(fā)掘對東方審美精神的當代詮釋,并秉承琉璃廠時代首開機構代理藝術家先河,扶持新銳藝術家成長,聯動藝術、商業(yè)、時尚、生活等相關領域,為推動東方現代性藝術貢獻力量。
(本文圖片由大千畫廊提供并惠允使用)
鏈接的千鳥紋之三? 紙本設色 93x51cm 2014年
鏈接的喜悅之這一片林子要大 紙本設色 120x90cm 2013年
輕或者重 紙本設色 60x40cm 2023年
誰能聽見古羅馬在說些什么 紙本設色? 93X69cm 2014年
升或者墜 紙本設色 60x40cm 2023年
萬徑人蹤滅 紙本設色 86x60cm 2019年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