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從曾經的通縣,到現在的城市副中心,在不少老通州人眼里,這些年家門口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鏡頭下的同一個地方,在光陰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圖景。而那畫面背后壯闊的歲月變遷、時代發展,更是讓人回味悠長。
(相關資料圖)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新城圖話》欄目,以一張張圖片切入,講述城市副中心這座城和人的故事。
夜幕降臨,從高樓向曾經的“銀地路口”方位眺望,目之所及,燈火輝煌。貫穿東西的新華大街和連接南北的新華北路上車輛川流不息,二者在京杭廣場處交會,形成了一個金燦燦的V字形。更遠處的通惠河波光粼粼,一路向東匯入京杭大運河。運河兩岸高樓林立,萬家燈火映襯著這座城市夜色中的和諧安寧。
常有工作在外的通州人路過這個轉角時感嘆,“這兒我都快不認識啦!”而在一二十年前,這兒有一個通州人再熟悉不過的名字——銀地大廈。
別說不常回來的了,就是常年住通州的,猛一瞅,都覺得震驚。“當年的銀地現在都這么漂亮啦?”天橋灣小區居民劉雪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曾經的銀地大廈,劉雪芹可再熟悉不過了。1993年,位于新華大街的銀地大廈開業,在縣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銀白色的樓體、大理石的裝飾,里外里透著洋氣和現代。大廈開業那天,大樓里張燈結彩、人山人海。32歲的劉雪芹是大廈的第一批售貨員。“能在銀地購物,那是身份的象征!我在銀地上班,也特有面子!”劉雪芹回憶,那時,不光是周圍十里八村的人愛逛銀地,連河北廊坊的居民也會慕名而來。那時候的通縣還被稱為“京郊首富縣”。
在銀地大廈開業之前,京東各縣還沒有一個如此高檔次的大商場,銀地可以說一點不比城里王府井、東單、西單的商場差。顧客進得門來,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日用品小超市、眼花繚亂的電視墻、品種繁多的名酒專柜。巨型彩色電子屏幕、計算機監控系統等現代化商業設施更是一應俱全。最讓顧客印象深刻的是,這里是通州第一座有自動扶梯的大型商廈,不少人為了體驗新奇特地前來。
商品又全又好,豐富了不少人的周末生活。“有的小年輕辦婚禮,逛上一天,首飾、服裝、床上用品全都辦齊了,既方便又有品質。”劉雪芹說。
后來,新華大街上又陸續火了人民、華聯、通百等一眾商場,新興商業的蓬勃發展,讓銀地商場客流減少、走向衰微。再后來,2008年10月底,隨著產業升級,銀地大廈停業拆除,同周邊區域規劃建設商業綜合體,“老通州”口中的“銀地路口”從此開始大變樣。2015年,京杭廣場在銀地大廈原地塊拔地而起。2020年,北投集團聯合綠城集團、愛琴海商業集團收購了京杭廣場,2021年愛琴海購物公園開業,成為了運河畔最早的商業綜合體,也成了副中心的新地標之一。
劉雪芹經歷了銀地大廈的興衰,也見證了副中心發展的日新月異。她現在居住的天橋灣小區就在之前銀地大廈的北邊。從小區出發,向西1公里的萬達廣場是購物天堂,正南的愛琴海購物公園、希爾頓酒店宏偉壯觀,滿滿國際范兒……
“以前家門口有個銀地大廈,就感覺挺不錯的了。現在,出門就是熱鬧繁華的大商圈,咱通州城真是越建越好嘍!”劉雪芹感慨。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