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路院舍干凈整潔,行人車輛出入有序,群眾難事及時解決……這些可喜現象是舒蘭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個縮影。
自從2019年被列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國家試點縣市以來,舒蘭市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其突出特點就是以小博大、贏得民心。這一特點提高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舒蘭“答卷分數”,讓文明之花開滿舒蘭大地,滋養舒蘭人心田。
(資料圖)
小場所成為文明實踐大陣地
場所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有形陣地。近年來,舒蘭市村屯和社區的小廣場、村史館、小超市等群眾愿意聚集的場所,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最基層陣地。群眾在哪里,陣地就延伸到哪里,就成為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大舞臺。
小城鎮下營村樸家屯以前環境衛生差,也沒有適合村民集中活動的地方。針對這一實際,通過“七邊”環境衛生整治,該村將原來的臭水溝和垃圾堆改造為古樹廣場。這個干凈美麗的廣場立即成為村民聚集的地方,隨即該村將這里設立為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并與村里原有的百姓說事點合并。利用古樹廣場,村里經常組織開展文化活動、宣講政策和生產常識,豐富了村里的文化生活,使村屯衛生環境和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在村屯和社區的小廣場、小超市等群眾聚集場所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是舒蘭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的一個亮點。舒蘭市整合從村屯、社區到市區的場所資源,逐級建設了1165個實踐點、229個實踐站、20個實踐所和1個中心,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全域覆蓋。其中,1165個實踐點包含了舒蘭市原有的750個百姓說事點。成為實踐點后,百姓說事點社情民意的“收集站”“處理站”作用顯著增強。
小人物拓展文明實踐大隊伍
隊伍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有生主體。由返鄉農民、普通社區群眾等基層“小人物”擔當主力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很受群眾歡迎。他們用親歷的小故事和一技之長,為身邊群眾排憂解難,不僅讓文明“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拓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
趙景東是小城鎮四合村的農民,多年在外國打工經商。近年返鄉后,他自愿擔當了宣講員,走遍了14個屯,結合親身經歷,采用對比方法,介紹祖國和家鄉的成就和優勢,引導村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去年,天德鄉三梁村養豬戶張寶印家養的豬生病,求助村里的文明實踐站。不到兩個小時,站里找來有養殖技術的志愿者,幫他解決了難題,避免了經濟損失。他深受感動,自愿加入了志愿者隊伍,幫助身邊其他養豬戶排憂解難。
像趙景東、張寶印這樣的小人物擴大了志愿服務的“朋友圈”。通過設立志愿服務組織孵化基地等措施,全民志愿、全域志愿的志愿服務隊伍如今活躍在舒蘭市大街小巷和千家萬戶。目前,舒蘭市來自各界的28600余人注冊成為志愿者,組成文藝、教育、科技、法律等17支專業志愿服務隊伍。各支隊伍發揮專長,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小活動做成民生大項目
活動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有效載體。如今,群眾“點單”、隊伍“上菜”,面對面、接地氣、冒熱氣的小型志愿服務活動,在舒蘭市方興未艾,深受群眾歡迎,成為舒蘭市的一個民生大項目。
“家里用壞了的東西舍不得扔。拿去修吧,跑腿又花大價錢,犯不上。現在好了,一個電話,請來志愿者,不花人工費,修好還能用一段時間。”住在泓林社區的獨居老人張麗娟這幾天逢人便說。幾天前,她家用了近10年的電飯鍋壞了,撥打了一個電話,志愿者很快上門給修好了。
張麗娟撥打的電話是舒蘭市知名度極高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品牌活動“幫幫你·情暖稻鄉”志愿服務熱線。針對近年來獨居老人等困難群眾經常遇到下水道堵塞、家電損壞、手機故障等居家難題,舒蘭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立開展了這個活動,為加入志愿服務小分隊隊員購買了電動車和專業工具,購買了人身意外保險。隊員們上門免費為困難群眾提供維修服務。
類似維修這樣的小活動,目前在舒蘭市還有很多。緊貼群眾的實際需求,舒蘭市創立了“拾光·幸福留影”“繪者·彩繪文明城”“文明村屯·干凈人家”“愛心守護·益童成長”“撿起小煙頭·拾起大文明”等志愿服務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提升群眾文明素養。
“以小博大,贏得民心。”舒蘭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如同給田地滴灌,滋養了群眾的心田。白旗鎮崗子村的大學生劉鴻陽去年暑假放假回家,看到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掛了紅燈籠,就買了一個掛在自己家,后來發現別人家的燈籠都有“干凈人家”字樣。于是,他就去村委會詢問怎樣才能評上干凈人家,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把家里各處收拾得干干凈凈。不久后,他家也掛上了帶有“干凈人家”字樣的紅燈籠。此后,他一回家就動員和幫助親戚、鄰居整治環境衛生。“各家各戶的小事處理好了,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的大事就自然實現了。”他經常這樣說。(松花江網編輯 羅安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