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天,肇慶高要的莫女士向我們報料,說她和老公積攢的近九萬塊血汗錢,突然不翼而飛了。一查才發現,是她12歲的兒子小鵬玩游戲偷偷充值,兩三個月里購買裝備和皮膚,就花掉了所有的錢。這錢還能要回來么?
莫女士前幾天用手機支付時發現,微信錢包數額有異常。綁定的銀行卡無法完成大額轉賬,一查消費記錄,發現卡里她平常打零工賺回來的三千多元,只剩下87元。
“做工賺錢很辛苦,做工都沒有心思。”更讓莫女士崩潰的是,丈夫銀行卡的八萬多元也不見了。
微信支付記錄顯示,小鵬玩了多筆游戲,最高單筆消費648元。抱一網絡旗下的《逃跑吧,少年》和心動網絡旗下的《香腸派對》,充值費用共計86572元。
“買(游戲)皮膚和裝備,短信發過來我就刪了它,怕被父母發現。”莫女士的兒子小鵬說。
原來,在2022年年底,小鵬趁著上網課,在手機里下載了多款游戲,然后再用父母的手機向自己的微信轉賬,用于游戲充值,短短兩三個月,家里所有的積蓄都被他花光了。
“希望游戲公司能退錢回來,我們做工這么辛苦,沒日沒夜做工。”莫女士說。
小鵬的爸爸今天也通過網絡聯系涉事游戲公司,但一直無法與客服取得聯系。有律師表示,由于未成年人支付的是父母的錢,如果能夠證明支付未經過父母同意,游戲公司和平臺理應退還。
“監護人對自己網絡支付賬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不能讓未成年人輕易獲取他們的支付密碼。”律師表示。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