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林鄭月娥而言,在“世界夢號”郵輪上悠閑度過郵輪旅游時光是個奢侈的享受。雖然登上“世界夢號”郵輪讓她非常激動。“但我承受不起,不是因為錢的問題,而是時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5月24日笑稱。
在林鄭月娥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能夠進一步促進灣區郵輪旅游業的發展。香港則會繼續推出促進郵輪產業發展的政策,加快產業發展。
“政府一直與香港旅游發展局及業界緊密合作,以加快郵輪業務的發展。”林鄭月娥表示,在2019財政年度,香港政府將額外撥款2000萬港元給香港旅游發展局,以拓展郵輪旅游業務。
此外,隨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開通,林鄭月娥稱,香港還將推廣“高鐵+郵輪”旅游模式,以滿足“一橋一鐵”帶來的巨大市場。她表示,期待云頂郵輪集團繼續立足香港,一起共同致力推動大灣區發展。
云頂郵輪集團總裁朱福明稱,大灣區擁有香港、廣州、深圳三大位置鄰近的母港,形成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區域性郵輪港口群,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三大母港在合作上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朱福明也表示,大灣區郵輪產業一體化發展離不開一個創新的郵輪合作機制,“我們也希望政府可以建立一個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適應的郵輪發展與監管機構,可以站在大灣區的層面,直接推動整合宣傳、航線創新、協同監管等。”
云頂20萬噸級郵輪將“加盟”大灣區
在過去的幾年中,粵港澳大灣區的郵輪產業發展迅速。以香港為例,林鄭月娥援引數據稱,近十年來,在香港的船舶數量呈上升趨勢,船舶旅客吞吐量也相應地從2009年的18.75萬人次增加到了2018年的87.50萬人次。
對于郵輪產業而言,郵輪的進駐直接影響到了郵輪碼頭的出入境旅客接待量。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野蠻增長后,不斷有郵輪公司將郵輪撤出中國市場的郵輪港口,或者是縮短在港口的運營時間或航線。
粵港澳大灣區的景象則完全不同,比如歌詩達大西洋號從2018年起在深圳全年運營,云頂郵輪旗下星夢郵輪“世界夢號”也從2017年起在廣州南沙全年運營。
朱福明認為,中國郵輪市場在過去十年完成了對郵輪旅游這一新業態的引入和培育,郵輪產業也經歷了爆發增長,強烈的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推動中國郵輪產業在近十年一直保持著40%-50%或更高的增長速度,從2017年開始放緩。
但這樣的放緩并不是指中國郵輪市場已經走到了一個高點而后開始走向衰退,在朱福明看來,放緩是中國的郵輪市場在經過無到有的爆發式增長之后,轉向到一個更為全面、更具深度的發展期,這是一個新興郵輪市場進一步發展前的一個健康調整期。
“走過調整期后的中國郵輪市場將進入新的縱深發展通道,從航線產品優化、市場縱深拓展、產業結構升級以及經濟影響深化各方面實現深入發展。”朱福明說。
粵港澳大灣區的郵輪產業卻在這樣一個調整期內逆勢發展。按照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CCYIA)的數據,2018年在全國郵輪出入境旅客接待量約488萬人次、整體下降1.2%的情況下,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旅客出入境接待量達到257萬人次,同比上升13.6%。
而在2021年,星夢郵輪旗下首艘20萬噸“環球級”郵輪也即將交付下水。屆時,這艘讓林鄭月娥也非常期待的郵輪,將讓灣區的郵輪客運量承載力更上一個臺階。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環球級”郵輪擁有2500間客房,預計可載客至少5000人。
云頂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Tan Sri(馬來西亞聯邦授勛封號)林國泰也在5月24日表示,未來云頂將繼續致力推動區內郵輪行業的深入發展,讓中國郵輪市場成為全球郵輪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林國泰的信心來自云頂在產業鏈上的布局。在2016年5月,通過收購四間德國船廠組成Lloyd Werft造船集團,云頂郵輪集團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家進入上游造船產業鏈的郵輪公司。林國泰透露,在完成水晶郵輪的4艘嶄新河輪建造后,目前船廠正緊鑼密鼓地投入更多郵輪建造工程,除了“環球級”郵輪,還有將于2020年下水的水晶旗下首艘20000噸極地破冰級郵輪Crystal Endeavor等。
在“環球級”郵輪交付下水后,其將成為亞太郵輪史上最大的豪華母港郵輪,林國泰認為,該郵輪的到來能夠為香港郵輪行業的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灣區郵輪產業可向上突破
除了大船的“加盟”,粵港澳大灣區的郵輪產業在產業鏈上下游也有著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比如說從郵輪母港的基礎配套來看,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擁有一個22萬GT郵輪泊位和一個10萬噸級郵輪泊位,廣州南沙郵輪碼頭也會在2019年末正式運營,屆時廣州南沙郵輪碼頭將設置4個泊位,可供22.5萬總噸的超級郵輪停泊。加上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粵港澳大灣區的郵輪母港在硬件上位居世界前列。
但除此之外,郵輪母港相應的配套建設卻與歐美等國的郵輪港口存在差距,從國際經驗看,多功能復合型的港口能夠利用港區周邊資源拉動目的地旅游二次消費。中遠海運(廣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彪也在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郵輪港口存在功能單一、配套設施缺乏、郵輪母港建設與所在城市旅游資源的聯動不緊密、產品認知度低的問題。
在朱福明看來,雖然中國內地的郵輪港口建設還存在一定的短板,但灣區內各大郵輪母港一直在尋求配套設施的提升,比如說即將運營的廣州南沙母港,在交通配套、商業配套以及優化通關流程方面,都有所提升。
在郵輪碼頭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與郵輪公司的協調也是一個關鍵。正如林鄭月娥所言,在云頂郵輪集團在1993年介入香港郵輪業務以來,香港啟德郵輪碼頭也隨著云頂郵輪集團的發展,不斷推進建設計劃,隨著2013年新的啟德郵輪碼頭的啟用,啟德郵輪碼頭船只云集,其中就包括“世界夢號”。
但在產業鏈方面,尤其是在郵輪修造、內裝配套、人才儲備等方面,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上領先的港口,甚至華東地區仍存在一些差距。對此,朱福明表示,政府相關部門可借鑒上海寶山的經驗,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郵輪設計、制造、維修企業參與大灣區的郵輪制造計劃,推動郵輪產業上游突破。
同時,相關部門還可以制定各種郵輪修造業發展扶持政策,吸引、鼓勵專業人才及相關企業落戶大灣區,形成產業園區,培育本土郵輪制造產業鏈。朱福明指出,在產業中、下游的郵輪服務及郵輪旅游方面, 大灣區各港口應加快完善港口配套設施,不斷提升郵輪母港綜合服務水平和整體競爭力。
朱福明期待能夠推出一個大灣區內特色郵輪產品,比如說粵港澳精品郵輪游等,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個城市一站式串聯起來,進一步提升對外的吸引力。
在朱福明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可以以一個整體的形象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加強特色大灣區郵輪旅游的宣傳,加強區外旅客對大灣區郵輪旅游的整體認知(如冬季避寒出游首選、東南亞出境旅游的選擇之一等),打造對標美國邁阿密的郵輪母港群。
就在4月份,云頂郵輪集團推出了“一日夢享·大灣郵”郵輪產品,該產品讓游客可以一日內通過郵輪往來香港及廣州南沙。林鄭月娥稱,這樣的新項目有助于促進區域郵輪文化,同時則能夠推動大灣區內郵輪產業的合作。
“未來云頂將繼續推廣‘飛機+郵輪’‘高鐵+郵輪’旅游,吸引中西部旅客,繼續積極打造粵港澳旅游新趨勢。在產品創新上也將繼續打造郵輪體驗與灣區特色文化相結合的模式例如粵劇、武術等。”朱福明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