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主辦的“新時代養老服務理論與政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會議現場
人民群眾的養老后顧之憂并未解除
全面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已具有緊迫性
當前,老齡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挑戰,這一挑戰主要表現為勞動力短缺、社會贍養負擔加重、公共服務的壓力增大以及給國民儲蓄與投資帶來了下行的壓力,使得中國面臨著“未備先老”和“未富先老”的雙重局面。
鄭功成教授致辭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教授指出,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下,我國養老服務業近幾年得到了較快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受惠其中,但總體而言,人民群眾的養老后顧之憂并未解除,特別是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的照料服務供給不足,現有機構床位供需脫節,養老服務質量良莠不齊,這種狀況正在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并構成年輕一代日益沉重的壓力。盡管國家與地方出臺了許多促進養老服務的法規政策,政府與民間對養老服務業的投入積極性在持續高漲,但精準度并不高,偏離老年人意愿的現象不乏罕見。因此,全面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已具有緊迫性。
為此,特別需要:一是夯實一個基礎:做好人口結構現狀與趨勢調查,適應人口流動變化規律,做好養老服務發展規劃與服務設施的合理布局。二是堅持兩個尊重:尊重老年人意愿,以老年人的需要調查作為發展養老服務的基本依據,滿足有需要者的需要。尊重傳統文化,以社會價值偏好作為養老服務方式選擇的基本依據,盡量以能夠被認同或接受的方式提供服務。三是把握兩個維度:明確基準年齡;評估自理能力。加以綜合考量。四是調動四個積極性:家庭與個人、政府、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四個方面需要各自發力、有機聯動。其中,激發家庭成員相互保障和老年人健康自立、優先發展立足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是根本。五是搞好兩個建設:多管齊下地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進養老服務人文關懷。六是建立科學的考評指標與機制:不能簡單地以床位數多寡為判斷依據,不能簡單地以硬件建設標準為判斷依據,而要以有需要者被滿足的程度為判斷依據,以軟件標準的水準為判斷依據。
中國面臨“未備先老”和“未富先老”雙重局面
應對人口老齡化、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是最大最長期的民生工程
#FormatImgID_2#
華建敏名譽會長講話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名譽會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指出:“人類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這是人類發展的新常態,不要以太過悲觀的眼光來看待人類長壽,要意識到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象征。”中國已經從“人生七十古來稀”邁入了人均預期壽命77歲的時代,對于老年人概念的界定也要與時俱進。
當前,老齡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這一挑戰主要表現為勞動力短缺、社會贍養負擔加重、公共服務的壓力增大以及給國民儲蓄與投資帶來了下行的壓力,使得中國面臨著“未備先老”和“未富先老”的雙重局面。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后,中國最大、最長期的民生工程就是應對人口老齡化、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近年來,養老服務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供給嚴重不足,二是人員、征地、資金嚴重緊缺,三是政策如何形成合力尚未明晰,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制度、完備的政策體系以及完整的規劃布局與之相配套。今后,中國養老服務應當重點關注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留守老人,鼓勵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提倡孝為德之本、孝為行之先的理念,營造尊敬老人、尊敬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氛圍。
面對養老服務的嚴峻性、復雜性、迫切性
推動放管服改革是加快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舉措
#FormatImgID_3#
王杰秀主任作報告
面對養老服務的嚴峻性、復雜性、迫切性,推動放管服改革是加快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舉措。十八大以來,國家對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出明確要求。要切實加強質量監管,建立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強調,要充分認識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在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方面,從供給側角度,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與服務設施建設。從需求側角度,要全面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加快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發展養老普惠金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最后,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強城鄉區域統籌。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作用,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加強綜合監管。
貫徹落實人文關懷的理念
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
#FormatImgID_4#
江丹主任作報告
會上,中國紅十字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江丹表示,人文關懷是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的現實需要,具體要求為:一是要全面正確理解人文關懷的涵義和內容。包括對人的物質關懷、精神關懷、文化關懷、心理關懷、和諧關懷。二是要充分認識養老服務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意義。三是不斷創新養老服務中人文關懷的方式方法。開展適宜文體娛樂活動,滿足各類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實現老有所樂。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滿足各類老人的健康需求,推動實現病有所醫。開展人道救助和公益援助,滿足貧困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推動實現老有所依。實施心理幫扶和安寧療護,滿足臨終老人的臨終關懷需求,推動實現老有所安。引導健康老年人開展志愿服務,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推動實現老有所為。四是要不斷完善養老服務中人文關懷的工作體系。要加大政府在養老服務中的保障力度,鞏固家庭在養老服務中的基礎地位,發揮企業在養老服務中的市場作用,彰顯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的公益優勢,提高廣大養老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
這次會議是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向深度發展、復雜的社會經濟文化效應開始顯現的背景下舉行的一次養老服務理論、政策及實務相結合的綜合研討會,目的是為了促進養老服務發展的理論共識、檢討養老服務政策得失、回應養老服務實務界的關切。會上,還有來自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中山大學、南京財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河海大學、四川大學、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等專家學者及部分養老機構負責人60余人出席,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主題發言展開了熱烈討論。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