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四川省眉山市的張策,2020年開始在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念研究生,他已經決定,未來要留在海南,見證并參與自貿港的建設。
今年5月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為志愿者提供了參與國際性展會志愿服務工作的高層次平臺,張策有幸成為近千名志愿者隊伍的一員。
張策說,消博會期間,他身兼多職,積極為參展商、采購商、消費者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力求讓志愿服務成為一張閃亮的海南名片。
消博會的志愿者經歷讓張策看到自身的價值,也讓他成長為一個經驗更豐富、工作能力更強、視野更開闊的成熟志愿者。
提起留在海南的想法,張策說,隨著自貿港建設的推進,未來,海南會舉辦更多高端賽會,志愿者隊伍也將成為其中一支重要的保障力量,既可以繼續參加志愿服務,也能在自貿港的建設中找到自己的就業方向。
在海南的時間還不長,但張策已經感受到,海南自貿港正成為吸引年輕人不斷聚集的“強磁場”。
越來越多有活力、有夢想、有沖勁的年輕人積極投身自貿港建設,在這里逐夢未來。
張策和其他無數在海南自貿港的年輕人一樣,忙著、收獲著、奉獻著。對此,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以下簡稱海南經發局)投促一部高級主管高潔深有體會。她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以來的這一年,是格外忙碌的一年,她深深感受到海南自貿港的生機與活力。
說起自己快節奏的一年,高潔說,她全力投入到服務對接企業的工作中,先后到上海、北京、蘇州等地介紹自貿港政策,了解企業發展訴求,及時提供投資咨詢等服務。
“一天一般要上門對接五六家企業。”高潔說。
作為首屆消博會的主辦單位之一,海南經發局的年輕人異常忙碌。高潔回憶,盡管在籌備和辦展過程中,自己經常加班加點,有時候忙到凌晨兩三點,但覺得能有機會參與國家級展會,在奮斗中揮灑青春汗水,很幸運。未來,自己將繼續為投資海南不停“奔跑”,為自貿港建設努力奮斗。
四五年前曾擔任天安門國旗護衛隊隊員的陳星源退役后選擇來到海南島,參與海南自貿港的建設,讓他覺得自己的青春很榮幸、有成就感。
剛來海南時,陳星源開始接觸離島免稅行業,如今他已是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的區域實習主管。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也從2019年剛開業時的六七百名年輕員工發展到目前超過1200人。
陳星源知道自貿港建設對他意味著什么,他回憶去年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新政正式實施前夕的6月30日晚,自己通宵在店里加班,和同事們一起整理新貨柜、上架新貨品、布置店面、調整相關流程……免稅新政讓從事這個行業的年輕人有了更好的未來。
數字更能直觀顯示海南自貿港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到海南自貿港的大潮中。公開數據顯示,一年來,海南省共引進人才16.8萬余人,同比增長425%;一年來,省外戶籍落戶海南14.85萬余人,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56.7%。
正如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多個場合的發言所說,海南自貿港是全世界的機會,也是每一個人的機會。
80后吳冰是抓住自貿港機會的年輕人之一,他是時云醫療信息(海南)有限公司創始人。吳冰最初是被海南的自然環境和創業環境吸引來的,他認為,海南很不一樣,建設自貿港更有政策優勢,地方政府部門對項目很重視,配合力度大,公司的發展就是很好的證明。
目前,吳冰的公司已成功從美國、以色列、俄羅斯等地引進幾十個科技項目落地海南,也為海南孵化了多個本土優質項目。
吳冰的公司位于海南自貿港十一大重點園區之一的海口復興城產業園。作為海南自貿港園區的開放新高地,該園區的互聯網創新、創意產業主題吸引了大量年輕人。
園區的品牌經理、90后張余雪介紹,僅在復興城產業園的第一期項目內,就有來自全世界的4000多名年輕人在這里辦公、生活、創業。(記者 任明超)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