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孕育新藍海!26日,記者從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廣州藍皮書:2021年中國廣州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廣州經濟藍皮書》)中獲悉,目前,新的消費趨勢凸顯,新的消費方式崛起,建議將“新消費”作為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增強廣州消費的吸引力、影響力和輻射力。
同城跑腿等本地生活新服務逐漸普及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新趨勢和新方式不斷涌現,新消費已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廣州經濟藍皮書》指出,相較于傳統消費,新消費的“新”主要體現在以消費者為中心,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造多樣化、個性化、體驗式的新產品新服務,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夜間經濟、特色街區等體驗式、文化化的新場景,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并創造新需求。
新的消費趨勢凸顯,新品類、新品牌、新服務不斷涌現。如新品牌滿足分眾化、個性化需求,以新國潮、新國貨為代表,回力、大白兔、稻香村等老字號老品牌創新設計和營銷,煥發新生機。新服務滿足便捷化、智慧化需求。珠寶清洗/保養/維修、24小時送藥、同城跑腿快遞上門、寵物寄養等本地生活新服務逐漸普及并趨于成熟。
新的消費方式崛起,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加速布局。定制消費、直播電商、沉浸式產業等新業態發展迅猛。新零售、社群營銷等新模式需求凸顯,新消費場景如超級文和友等成為特色文化地標和網紅打卡地。超級文和友以“80年代生活場景+民俗文化+民進小吃”的電影場景式消費場景,激發體驗的欲望,滿足社交需求。
網絡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
《廣州經濟藍皮書》透露,廣州消費市場興旺,消費潛力巨大。廣州是樞紐城市和口岸城市,批發市場發達,商業氛圍濃厚。消費基礎深厚,2019年接待游客2.54億人次;2020年疫情影響下仍接待過夜游客4182.59人次;2021年春節七天假期,廣州接待市民游客1086.73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73.68億元。
廣州網絡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9%,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9%。網上零售額、快遞業務量分別增長12.9%和25.3%。線上消費保持活躍,2020廣州直播帶貨年啟動的3個月以來,廣州市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均超30%。2020年快遞業務量761578.1萬件,僅次于金華市,位列全國第二。
廣州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如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2019年8月,廣州市出臺《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廣州入選2019“夜間經濟十強城市”評選榜單。2020年5月印發的《關于提振消費促進市場繁榮的若干措施》提出“創新消費模式,提升消費載體,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普及應用”。
打造“最廣州”新消費場景
廣州市“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但在新發展格局下,廣州在城市時尚引領力方面,不夠“潮”;在商圈吸引力方面,不夠“特”;在品牌影響力方面,不夠“響”;在營銷種草方面,功夫不深。面對一系列挑戰,《廣州經濟藍皮書》建議,要以新消費為引領,通過數字賦能、文化植入和跨界融合,開展新品牌、新服務、新業態模式、新場景“四新”培育工程,增強廣州消費的吸引力、影響力和輻射力。
——培育新品牌,提升消費品牌影響力,追逐“新國潮”,培育“廣州新國貨”。傳統老品牌“一品一策”,數字賦能、文化注入,培育國潮新品。
——培育新服務,提升服務消費體驗度。創建“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廣百、天河城等建設“云逛街”平臺,推動大型實體百貨“賣全國、賣全球”。舉辦“云端美食節”,組織主廚直播、網紅吃播、美食打卡等線上活動,引流線下消費。
——培育新業態模式,提升消費模式豐富度。推動定制消費從家居、服裝向珠寶首飾、箱包、家用電器等行業拓展;支持景區、博物館、美術館、文創園區打造沉浸式在線產品,引進沉浸式主題樂園。
—— 培育新消費場景,提升消費時尚引領度,打造“最廣州”新消費場景。如“潮購廣州”新場景。在天河路、北京路等中心商圈發展品牌首店、時尚秀展、都市娛樂、品牌餐廳、主題樂園、高端定制店等業態,鼓勵展覽、演出、節慶等文化項目與商圈、商街、商場聯手,形成品牌化文商聯動項目;“品味廣州”新場景。在上下九等歷史街區發展文化創意、休閑娛樂、美食品鑒、沉浸購物等業態;“品鑒廣州”新場景,鼓勵商廈、博物館、實體書店、酒店、餐廳等引進創新演藝項目,在景區、產業園區、商業等周邊舉辦戶外演出;“暢游廣州”新場景,發布云道觀景、都市體驗、鄉村休閑等打卡地圖,在西關風情游、珠江水韻游等線路上培育一批網紅打卡新地標。(記者 成小珍)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