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歲物豐成。數據統計,白云區今年完成糧食播種超6000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超4800畝,同比去年增加面積超2000畝,另有玉米近1000畝,薯類超300畝,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同比去年將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
豐收豐產的背后,離不開棄耕地的整治。近日,筆者從白云區農業農村局獲悉,2021年上半年,白云區已完成44宗751畝棄耕地塊復耕復種;下半年,全區再度排查出135宗共計3053.9畝棄耕地。截至11月初,白云區已完成110宗2022.4畝棄耕地復耕復種。現各涉農鎮街正加快剩余棄耕地塊整治步伐,常態化推進全區耕地棄耕整治。
糧食總產量穩中有升
風吹稻浪香,農戶搶收忙。金秋時節,放眼望去,白云區江高鎮、鐘落潭鎮、人和鎮內種滿了大片水稻田,農戶正忙著搶抓晴好天氣,將晚稻收倉,田間不時散發著陣陣稻香。難以想象,一年前,眼前這一片片結滿豐收稻谷的熟地,曾經是雜草橫生的棄耕地。
在白云,像這樣棄耕地變“藏糧地”的現象隨處可見,棄耕地上不僅長滿了水稻,還有玉米、香蕉、茄子、草莓等多種農作物。自去年以來,白云區農業農村局全域推進耕地撂荒整治,2020年共完成1700畝棄耕地整治,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夯實糧食生產基礎。據統計,2021年全區現有超2000畝棄耕地“復活”,已完成糧食播種超6500畝,預計今年糧食總產量保持穩中有升。
“根據前期摸查情況來看,我區棄耕地現象主要受農業效益相對偏低、耕種條件差、農民外出務工、耕地碎片化等因素影響,還有部分地塊因項目借地施工后對耕地造成影響。如江高鎮北部水廠項目,項目借地施工后,有關耕地復墾質量不高,土壤中含有較大水泥塊、石塊等雜物,造成水瀝村、大田村、大龍頭村現有9宗240.4畝耕地丟荒。”白云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棄耕地整治需分類施策、“對癥下藥”,針對征而未用的棄耕地,則采取復種復綠的手段。
美麗田園建設在行動
今年,白云區委鄉村振興辦再度出臺《白云區耕地“零棄耕”攻堅方案》,方案要求,各涉農鎮街要加快推進每一地塊復耕復種工作,按照耕地性質劃分,凡屬基本農田的,要優先種植冬種糧食類作物,一般耕地則種植經濟類農作物。到11月30日前,完成轄區內所有棄耕地塊整治任務,實現耕地“零棄耕”的目標。
目前,全區正加快推動土地規模流轉。對普遍因勞動力不足、土地流轉不暢、種植效益低而產生的棄耕地,結合白云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開展連片規模流轉。與此同時,結合美麗田園行動,白云區農業農村局正計劃結合各鎮街選定的18塊棄耕地塊示范點,打造集農業生產、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田園風景點,達到宣傳示范的效果。“例如結合秋冬季9—12月生產氣候條件,可因地制宜種植葉菜、草莓、玉米、小麥等冬種農作物,對房前屋后少量非耕地、荒地,推薦發展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提升村莊環境綠化美化水平。”上述負責人說。
白云區農業農村局方面表示,棄耕地整治是補充耕地、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對已復耕復種的地塊,要加強日常管理,科學施肥用藥,確保耕有所獲,絕不允許出現丟荒反彈的現象。同時,各涉農鎮街正加快整治步伐,常態化推進全區耕地棄耕整治。要充分宣傳國家耕地保護法律法規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宣傳全區棄耕地整治的措施、成效,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廣大農民群眾珍惜土地、用好耕地,營造遏制耕地撂荒的濃厚氛圍。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