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科學城的項目建設年,西部(重慶)科學城核心區GDP增速達到全市第一。1月26日,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獲悉,2021年,科學城核心區,即重慶高新區直管園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9%、排名全市第1,高于全國4.8個百分點、全市4.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9.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4%,增速高于全市17.3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一;注冊地建筑業總產值,增速全市第一。
科技型企業達1122家 高新技術企業達240家
“2021年,科學城核心區的科技型企業達1122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40家;高成長性科技企業達7家;‘專精特新’企業達40家、當年新培育20家。”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集聚企業超50家,重點企業招商車研獲批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中心(重慶)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
此外,華潤微電子12英寸晶圓線和封測基地等重點產業項目加速實施;實施英業達等智能化改造項目66個;新增隆鑫發動機等市級智能化工廠2個、數字化車間7個;11個項目入選智能化賦能示范項目;3項產品獲評重慶市重大新產品;市場主體達6.3萬戶。
“科學城核心區去年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規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收同比增長27.5%。”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科學城核心區突出“高”“新”特點,正在持續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綠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術服務四大主導產業。
據介紹,科學城核心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環評清單式填報”等全國領先8條、全市領先11條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發布實施“金鳳凰”人才、創新、產業和金融4個“10條政策”,276人、47個團隊入選重慶英才計劃,占全市比重分別為22.9%、18.4%。
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落地
金鳳實驗室一期主體樓宇已完工、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開工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正在加快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密集落地科學城核心區,加快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
此外,全國規模最大的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已招募樣本采集人群近5萬人,簽約高校院所央企科創合作項目37個,北大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及電子科大、北理工、西安電子科大重慶研究院等14個合作項目投運;作為布局在基礎研究領域的一大載體——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已啟動運行,將著力圍繞種質資源發掘與保護、創制與利用,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
“科學城核心區將‘科學’與‘城市’高度融合,城市功能在逐步完善,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22.3%。”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還支持大型商貿零售企業、品牌連鎖便利店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積極發展直播電商新業態。
在對外開放方面,2021年外貿進出口約3350億元,同比增長13.6%,服務貿易額11.2億美元,同比增長20.9%,西永綜保區跨境電商業務實現業務量78.3億元,其中跨境出口51.53億元,為去年同期的2倍。建成全國唯一快件鐵路進出口項目,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區,探索形成3項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