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20%;
——薪酬待遇方面,推進落實臨聘教師與公辦教師同工同酬;建立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隨公務員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在對公務員普遍發放獎勵性補貼時統籌考慮義務教育教師規定;
——教研建設方面,落實《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要求,配齊配強所有學科專職教研員;
……
一系列“暖心大禮包”,彰顯著湛江讓教師、教育更有幸福感、獲得感的善意。
創新推動——產教融合迎來全新發展
2月26日,“湛江4所高校新增8個本科專業”的話題沖上了本地熱搜。
根據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4所在湛高校共新增8個備案本科專業,其中大數據類的專業獨占兩席。這與湛江“三化三大”發展理念相契合,有望為湛江產業發展儲備一批大數據專業人才。
對于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產業;而對于產業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才。
與發達地區相比,湛江在產業人才儲備上明顯“捉襟見肘”,讓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少了一絲信心和底氣。
產業人才缺乏的痛點,就是教育工作的發力點。去年,湛江深化產學研一體化改革和職業教育改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強化。同時,加快推進中職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停止9所“小、散、弱”中職學校招生,7所中職學校入選廣東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培育單位,建設“雙精準”專業12個。
另外,高等教育“沖、補、強”取得新成效。今年2月25日,《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安排2022年教育發展專項資金(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的通知》發布,3所在湛高校名列其中,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入列“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嶺南師范學院被劃入“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3所高校共獲得逾2億元專項資金。
產教融合、以才促產,今年湛江計劃在推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擴容提質上“三箭齊發”。
第一箭,瞄準“做優職教”。推進職普融通,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合理規劃我市職業教育布局。市轄區原則上不再舉辦職業教育,每個縣(市)最多保留一所達到省重點職業院校要求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推動廉江、吳川和遂溪“四位一體”職教中心建設。推動民辦職業教育規范建設。鞏固中職招生規模,確保中職招生工作平穩、順利完成。
第二箭,瞄準“產教融合”。提高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水平,推動職業院校與骨干企業組建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集團,在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企業新型學徒制、定向培養、訂單培養的基礎上,探索重點企業參與學校建設營運或專業建設。全面提升職業院校綜合實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服務保民生、穩就業。
第三箭,瞄準“高校成團”。支持高校“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加快廣東醫科大學新校區、嶺南師范學院新校區、湛江教育基地建設。支持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嶺南師范學院等加快重點學科建設。推動華南師范大學與嶺南師范學院,南方醫科大學與廣東醫科大學“組團式”幫扶。支持提升廣東文理職業學院辦學層次和水平,支持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做專做強。
為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支撐,湛江教育有望打出“三箭定天山”的氣勢。
確保安全——全方位編織校園防疫安全網
保障校園安全與健康是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進行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湛江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學生安全工作擺在首要位置。
去年,我市抓緊抓實抓細校園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全面推進教育系統3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在校師生新冠肺炎病例零發生。著力加強教育系統意識形態工作,健立健全防學生溺水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校車安全聯席制度,全面整治校園周邊安全,開展學校校舍安全隱患排查和抗震加固工作。加強全市教育系統國家安全、信訪維穩和保密工作,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實現全覆蓋,
今年,湛江將毫不松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做到加強校園管理、加強校內聚集性活動管理、加強后勤保障和服務管理“三個加強”。同時,鞏固提升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建設“4個100%”目標成果,推動校園最小應急單元建設,構建“公安巡防點面結合、群防群治輔助護學”校園周邊防控體系。進一步強化防溺水、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安全管理。
“教育即民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教育人奮斗的目標。”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茁壯成長,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發展的熱切期盼,全市教育系統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