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拱辰(1800-1875年),又名君軫,字淑原,號南星,清嘉慶年間出生于晉江陳埭一個回族商人家庭,納資捐監生。他勤奮學習,對天文、歷算饒有興趣。
丁拱辰:泉州人寫出中國第一部火炮制造專著
中國之最
他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火炮制造專著
籍貫
泉州晉江陳埭
貢獻
他是“洋務運動”先驅、中國近代軍事科學家;他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火炮制造專著,還是中國第一輛銅火車和蒸汽機車模型設計者、中國近代最早的火箭研制者
看視頻,看丁拱辰風云一生。
丁拱辰故居
丁拱辰像
坐落于中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曾是10—14世紀繁榮的亞洲海洋貿易網絡東端的商貿中心,宋元中國杰出的對外經濟與文化交流窗口。自古以來多種民族、多元宗教聚集于此,各族人民共同為祖國、為家鄉的繁榮作出貢獻,也曾共同抗擊外來侵略者。南宋末年,一支阿拉伯商人后裔在晉江陳埭定居,從此拉開了“陳埭萬人丁”與當地漢族同胞手足共榮、團結發展的序幕。
丁拱辰(1800-1875年),又名君軫,字淑原,號南星,清嘉慶年間出生于晉江陳埭一個回族商人家庭,納資捐監生。他勤奮學習,對天文、歷算饒有興趣。
丁拱辰著作
丁氏宗祠里掛著龔自珍為丁拱辰題的匾額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丁拱辰出國謀生,先后到過菲律賓、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在國外期間,他于商務之余,不倦地自學天文、數學,研制測量儀器,利用自制的全周儀測量水程、地勢、星值,引起了國外司航人員的重視,并借給他西方的有關圖書資料,使其得以掌握西方各式槍炮和船艦的構造原理與操作方法。
鴉片戰爭爆發后,丁拱辰有感于中國大炮和炮法未精,繪制了“演炮差高”和“用滑車拉炮、舉重”等圖說,連同測量演炮高低的“象限儀”一具,交給清朝原兩廣總督鄧廷楨,因此被推薦到廣東燕塘炮局教導炮手演放大炮,并有機會觀摩從國外買進的西洋大炮、炮彈,為研發新型火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此過程中,丁拱辰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火炮制作專著——《演炮圖說》,這是我國軍事科技史上的開拓之作,受到林則徐、鄧廷楨、魏源等許多愛國志士的重視和好評。道光二十三年,三易其稿的《演炮圖說輯要》由泉州會文堂正式刊行,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詳細介紹西方兵器科學技術、普及炮兵常識、圖文并茂的專著。
晚清,廣州十三行著名官商潘仕成在為該書寫的《跋》中評價道:“粵軍講求炮火之法,奇材異能之士咸思有所建白。而晉江丁君乃覃思極慮,著成此書,圖說相輔,如指諸掌。其中備詳立表,測望之理,參以中西算術,且具親歷演放,試驗不爽。實為明張燾《西洋火攻圖說》及近世《火龍經》諸書所未逮。”
陳埭丁氏宗祠內展陳的火炮模型
陳埭丁氏大宗祠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丁拱辰應欽差大臣賽尚阿之聘,到廣西桂林監制大炮,鑄造各種類型大小火炮106門,演試都很準確。授知縣銜,賞五品花翎。此后丁拱辰在火炮研究領域不斷精進,寫就了《演炮圖說后編》《西洋軍火圖編》《則克錄》等著作,成為19世紀中國引進西方軍工科學技術的先驅。
同治二年(1863年),拱辰北上江蘇上海,受李鴻章委派,“襄理洋器炮箭”工作,又編著《西洋軍火圖炮編》。該書共6卷,12萬言,附圖150幅。介紹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的火炮制造技術和性能以及火輪船、火輪車等的制造。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關于火車的論述之作。
丁拱辰自學成才、富有創見,始終站在“開眼看世界”的前沿,是19世紀中國引進西方軍工科學技術的先驅,是中國近代史上火炮制造和演練方法的第一人。
晉江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吳金鵬認為,丁拱辰祖上是宋元時期來泉州經商阿拉伯人,明初避居晉江陳埭的回族。他熱愛祖國,其著述飽含愛國主義精神和同仇敵愾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了運用所學報效祖國,與人民同命運共呼吸,在當時科技領域獨樹一幟,流芳后世;他遠見卓識,以放眼看世界的態度,學習吸取西方先進的武器科學技術,達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對中國軍事科技化進展產生重要影響并起到推動作用。
記者 顏瑛瑛 文/圖 (除署名外)
丁拱辰生平故事
清嘉慶五年(1800年),丁拱辰出生于晉江縣陳埭鄉,又名君軫,字淑原,號南星。幼家貧,11歲時即自私塾輟學務農。但堅持自學于“田間牛背之上”“負薪掛角之時”。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丁拱辰隨父到浙東、臺灣經商。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又隨叔父到廣東經商。商務之余勤于研習天文、算學。常在晴夜仰觀天象。他不倦地自學天文、數學,研制測量儀器為日后學習西方先進的大炮技術奠定基礎。
道光十年(1830年),丁拱辰隨商船出洋,他帶著自制的“象限全周儀”,沿途觀察水程的遠近,北極星的高低,計算抵達港岸的日期,進一步潛心研究西洋火炮技術。途經呂宋、波斯等地,暗中考察默記,弄通火炮原理。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這時,剛回到廣東的丁拱辰,看到中國的炮法未精,所鑄大炮,似未合度,所發射的炮彈亦多不準,決心運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他上書清廷“現值英夷悖逆,恃其炮火,滋擾海疆,生志切同仇”,請纓報國,并寫就了第一部軍事科技著作《演炮圖說》。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4月,丁拱辰任職廣東燕塘炮局,負責督率團練炮兵。他通過比較研究,仿造西式大炮和炮彈并進行改良,親自教導炮手演放火炮,被賜予六品軍功頂戴。道光二十三年,三易其稿的《演炮圖說輯要》由泉州會文堂正式刊行。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丁拱辰應欽差大臣賽尚阿之聘,到廣西桂林監制大炮,鑄造各種類型大小火炮106門,演試都很準確。授知縣銜,賞五品花翎。此后丁拱辰在火炮研究領域不斷精進,寫就了《演炮圖說后編》《西洋軍火圖編》《則克錄》等著作。光緒元年(1875年),75歲的丁拱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黃暉 繪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