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科學佩戴口罩。張文魁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沈陽市疾控中心監測評價所所長沈航稱,近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這意味著,市民朋友在出入絕大部分公共場所時,可不再受到核酸檢測時效及健康碼的限制。“優化核酸檢測查驗政策,是基于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做出的科學合理調整。但是,市民仍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因為奧密克戎毒株雖然致病性大大減弱,但傳染性增強,對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特別是老年人)及有基礎病癥的人,還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脅。”沈航稱,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市民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做好自我防護不僅是為了自身健康,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家人和身邊人的健康。
進入公共場所應規范佩戴口罩
沈航稱,公共場所人員密集,流動性大,除了相關場所要做好消毒、加強通風等服務外,市民更要增強防護意識,做好個人防護。進入公共場所應規范佩戴口罩。有研究數據表明,當一個健康的人和一名新冠毒株攜帶者在公共場所近距離接觸時,如果雙方都沒有戴口罩,傳染幾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如果有一方佩戴了口罩,傳染幾率就會明顯下降;當雙方都戴了口罩且能保持1.8米以上間距,傳染幾率接近于零。由此可見進入公共場所規范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市民在室內或者室外人員密集場所時,乘坐廂式電梯和飛機、火車、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時,在餐廳、食堂處于非進食狀態時,在醫院就診、陪護、進行核酸檢測采樣時,以及出現呼吸道癥狀時,均應規范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人員,建議外出全程正確佩戴口罩。
養成良好習慣 最大限度避免感染
沈航稱,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是病毒傳播與呼吸道疾病高發期,盡管進出公共場所更加便利,但市民也宜盡量減少非必要的外出與聚餐,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盡可能降低疫情疊加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風險。
注意多病同防,及時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養成“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不扎堆不聚集、經常清潔手部、咳嗽打噴嚏要遮掩、外出就餐注意錯峰,使用公筷公勺”等良好習慣,最大限度避免感染。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樊華)
佩戴口罩小貼士
◆佩戴口罩時確保口罩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
◆口罩如出現臟污或因出汗、打噴嚏、流鼻涕口罩被污染了,應立即更換;
◆一次性醫用口罩,連續佩戴的時間一般是2—4個小時,最長不可以超過4個小時就需要更換;
◆N95口罩,連續佩戴的時間一般不建議超過6個小時,最長也不能超過8個小時就需要更換;
◆臨時摘下口罩應正確存放:摘下口罩后抓住四個角,把口罩對折,放入口罩的原包裝袋或干凈紙巾或密封袋中,盡量不要用手觸碰口罩受污染的外側。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