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轉眼,“新十條”發布已經十多天了,這段時間全社會對疫情防控的認知也有了新變化。“新十條”在風險區劃分、核酸檢測、隔離方式、學校防控等方面,都有了較為明顯的優化,完全符合企業和居民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新十條”的發布不是“躺平”,“新十條”實施后,經濟復蘇,人口流動加快,同時病毒的傳播速度也會呈幾何級增長,所以科學精準防控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人口基數大,醫療資源有限,從疫情爆發至今,各級政府一直堅持“人民至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重點人群(如學生、快遞員等)和弱勢群體(老人和兒童)的關注和保護,尤其是臨近春節,即將回到農村的返鄉大軍。
在“新十條”中,弱勢群體更成為保護重點人群,而這些人群在我國有著巨大的人口基數,也是疫情之下容易出現重癥占比最多的群體,尤其是農村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衛生院(所)。
青年人感染新冠后的重癥率很低,若感染后自我健康監測未出現預警癥狀,則可繼續居家隔離 ,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發熱門診和急診就診資源釋放給更加需要的老年患者。
在新的疫情防控政策中,人人都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疫苗要應接盡接,人人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與老人同住者更應當接種疫苗和加強針,自覺減少非必要外出和聚集,外出時做好自我防護,避免感染。如若出現疑似感染癥狀,及時進行抗原自測,若出現陽性,應自我隔離(單間),減少和家中老人的接觸。
眼下正值要進行考研和國考,參加考試的同學們調整好身體狀況,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外出以免感染;已經感染的同學也不要過分擔心,國家已經出具相關的應考政策,大家需要積極治療康復,以充足的精神狀態來應考。
最后還是那句話,個人防護很重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一米線)感染的越晚越好,即使感染了大家也不要怕,科學應對科學康復。
責任編輯:黃璐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