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第16個“世界卒中日”,為更好地宣傳腦卒中防治的知識,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將組織腦卒中相關科室專家,于10月29日上午9:00-11:00在海珠區好信廣場舉行大型義診活動。
義診專家來自神經內科腦血管病專科、神經外科、急診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康復科和中醫科,將提供腦卒中的救治、預防、康復、中醫調理和護理等全方位的咨詢。
行走不穩、視物不清?
可能是腦卒中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腦血管病專科主任王藝東介紹,腦卒中俗稱“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和經濟負擔高的“五高”特點。在我國,卒中是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是嚴重危害中國國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近幾年來,“中風120”這個適用于國人的快速識別腦卒中的方法已經得到很好的推廣:“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2”代表“查兩只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如果通過這三步觀察懷疑患者是中風,可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
王藝東介紹,通過“中風120”的方法可以快速發現3個常見的中風癥狀,但也忽略了一些不少見的中風表現,如突發行走不穩、視力下降、視物重影等。因此,國際上近兩年在原基礎上又增加了兩個待識別癥狀:身體難平衡、眼睛看不清。這兩個癥狀的增加可以使公眾在家自我識別卒中的成功率由原來的70%提高到超過90%。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現突發行走不穩、視物不清,也有可能是腦卒中‘找上門’了。”王藝東提醒。
腦卒中快速救治
6小時“黃金治療期”
“腦卒中患者的救治,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過程。”王藝東表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約占腦卒中的70%,需要開展靜脈溶栓治療或血管內介入治療(動脈取栓);出血性腦卒中通常病情較重,不少患者需要早期手術治療。
應對缺血性腦卒中,國際上公認的靜脈溶栓治療是發病4.5小時內,在我國,部分患者在發病6小時內也可以進行靜脈溶栓。動脈取栓則可以在發病24小時內,但大部分患者只適合在發病6小時內進行動脈取栓,超過6小時就需采用特殊的影像檢查評估,才能決定是否可以采取取栓治療。
“若超過上述發病時間再進行治療,腦卒中的治療效果將明顯降低,致殘和死亡的機率都大大增加。”王藝東提醒,一旦發生腦卒中,需要盡快到最近的具備相應卒中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通常是三甲醫院)接受規范救治。(記者 張漫)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