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奧森、南南苑”,首都生態空間格局中的南部生態“綠肺”,正加速建設。記者近日探訪首農食品集團南苑和義公園項目時了解到,目前該公園工程量已完成90%。作為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的核心景區之一,南苑和義公園正是濕地之所在,預計今年秋季將竣工亮相。人們熟悉的南苑“大泡子”,將不再只是歷史記憶,而是變身為濕地公園,重現昔日水草豐美景象。
亮相
768畝公園再現活水景觀
南四環外,南苑路以西,槐房路以東,南苑和義公園項目緊鄰現狀南苑公園。該項目屬于北京市2018年百萬畝平原造林任務,建設面積768畝,項目以濕地湖區為主。2019年,公園項目被納入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先行啟動區A地塊,并于2020年10月開工建設。
【資料圖】
記者看到,叢生五角楓、華山松、七葉樹、紅櫨、龍桑白蠟、元寶楓等近7500株新植喬木生機勃發,為公園平添綠意。園林工人們正在現場忙著澆水、平整土地。公園項目由北京市南郊和義農場有限公司負責建設,該公司執行董事周衛平介紹,除喬木外,公園還新植超3.4萬株灌木,超13萬平方米花卉地被。未來還將種植7.8萬平方米水生植物。
目前,公園已基本完成橋梁、供水管路、電線電纜、景觀節點的施工和樹木栽植,完成部分道路鋪設、地被花卉種植。由豐臺區實施的土方、水體和水利工程也在建設之中。按照規劃方案,公園將通過新建水閘與小龍河連通,將附近水廠的再生水引入公園濕地湖泊,形成流動活水景觀。
整體看,南苑和義公園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預計今年秋季將竣工開園。未來該公園還將與南苑公園打通,形成更大尺度的綠色休閑空間。
特色
恢復展示皇家苑囿風貌
作為展現首都生態文明成就、引領首都綠色發展、傳承文化脈絡的重要示范地區,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總占地面積17.5平方公里,約為2.6萬畝。其中,南苑和義公園是濕地核心景區。
“恢復泡子濕地加林地的生態基底,再現南苑地區歷史風貌。”南苑和義公園項目景觀設計師孫竹埜(yě)表示,公園的設計目標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小龍河蜿蜒而過,將公園一分為二,東部為濕地保育區,西部為湖泊游覽區。濕地保育區將對游人活動進行一定限制,通過湖水濕地緩沖減少人類活動影響,并種植桑樹、榆樹等食源蜜源和小型灌叢,為野生動物尤其是鳥類覓食、棲息、避險、繁衍等創造生態條件,形成南城最大的鳥類棲息地。
西部的湖泊游覽區面積更大,有550多畝。歷史上,南苑地區曾是片片沼澤水淀的景象。南苑和義公園整體藍綠空間格局所參考的,就是南海子清乾隆時期“陂塘燕影,湖泊蕩漾”的歷史風貌。挖掘歷史文脈,湖泊游覽區結合四季景觀特色,設計出花海融春、蒲海靜思、菡萏芳華、水岸流螢、絢林染秋等人文景觀節點和親水平臺。一步一景,未來展現在市民面前的將是一個湖水相依、魚翔淺底、沙鷗翔集的公園。
通過對現狀坑塘進行土方挖填作業,公園將形成中心湖、湖心島等開闊的水面景觀,并通過各式拱橋、平橋相連接。夯土墻廊架、茅草屋頂造型,沿湖還設置多處點綴傳統文化元素和符號意象的休憩空間,游人漫步其中就能感受皇家苑囿的昔日風貌。
變遷
騰退還綠重現“大泡子”生機
“以前大泡子大著呢!過去還曾是種稻子的稻田。”附近一位上歲數的老居民回憶說。聽聞這里將重現水景生態,大伙兒都盼著公園能早一天建成。
“泡子”一般指比池塘大但又比湖泊小的水面。說起南苑“大泡子”,很多老人非常熟悉,其所在地就是如今的南苑和義公園。據設計單位考證,根據地名志記載,公園所在位置過去是一處葦塘泡子,是一個完整湖面,泡子南側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葦塘。上世紀七十年代,泡子被分割為規則的魚塘,直至本世紀初仍基本保留魚塘形態。根據衛星數據統計,2001年水域面積約為26公頃,后來隨著北京地下水位下降,到2017年左右水域面積僅剩約2.5公頃。南苑“大泡子”漸漸僅成為一個歷史概念,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
70多年歷史的老農場,見證著這一變遷。南郊和義農場1950年成立,建場之初以水稻種植為主,向首都市民提供優質大米及水稻優良品種種子,后來也曾發展水產養殖。再后來,隨著北京產業調整,農場種植養殖業逐步退出,周邊開始聚集大量外來人口,形成大片違建平房區。
近年來,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推進,作為緊鄰南中軸、距核心區最近的農場,農場拆除騰退面積累計超過20萬平方米,包括大紅門地區北方世貿鞋城、和義五金機電城、方仕工業園等一大批產業、企業和市場空間。南苑和義公園所在地也是其中一部分。拆違之后的騰退還綠,讓南苑“大泡子”重現生機,名副其實。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