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西北研究院、青海大學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等多家機構聯合組成的科考隊,對黃河上游的阿尼瑪卿山開展了綜合科學考察。
由于全球變暖,近年來,阿尼瑪卿南麓已多次發生冰崩,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22年8月9日。冰崩形成的碎屑流裹挾著泥沙碎石,在山腳下沖出了一道深溝,給下游鄉鎮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安全隱患。科考隊對冰崩形成的地形地貌做了現場勘查,勘察發現隨著阿尼瑪卿冰川中冰斗冰川和懸冰川不斷發育,未來阿尼瑪卿冰川再次發生冰崩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青海極地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張永:據科學家的研究,青藏高原的溫度升高0.5度,像這種典型的冰川的消融量就達到9%到23%,觸目驚心。冰川這樣發展下去,冰川失去了水源調節的作用,使它的調蓄功能漸漸地在減弱。
在阿尼瑪卿東南部,科考隊對當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畜牧業發展進行了考察研究。研究發現,在暖濕化背景下,當地生物多樣性持續改善,生態系統承載力有所增加。
青海大學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趙新全:從目前看,這一片是青藏高原有代表性的一種植被類型,因為植被保護得相對比較好,這個地區這么多年來生物量是一個增加的過程,尤其近十年,所以說草地的承載力可能在范圍之內。因為這里是阿尼瑪卿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傳統的牧民草場,所以我們也關注這個地區的家養動物和野生動物的平衡,現在高興的是,我們看到的野生動物比較多,有食草動物,像馬鹿昨天看到了;今天這個山上的巖羊也不少,同時對面有一群牦牛。從這個角度看的話,家養動物跟野生動物能夠和諧共存。
此次考察內容包括水文、泥沙、河道河勢、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土流失、冰川凍土、地形地貌等,將有利于進一步掌握黃河源區的生態環境現狀,為黃河高質量發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黃河源區水-生態-環境演變與適應性保護對策研究以及其他科研項目提供基礎數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