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提出所謂“印太戰略”之后,近日法國也不甘落后,加緊推進自己的“印太戰略軸心”構想。
拉攏伙伴介入印太
法國總統馬克龍6月26日開啟他的首次日本之行。據共同社報道,6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聯合記者會上強調,“維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是兩國合作的最優先課題。”計劃在印度-太平洋推進聯合項目。
在今年6月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法國詳細介紹了自己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構想。據法國國防部網站介紹,法國的“印太戰略”圍繞四個優先事項構建,包括對話解決糾紛、貢獻地區安保、支持各國自治和應對氣候變化。
據悉,馬克龍在去年5月就提出了以“巴黎-新德里-堪培拉”為軸心的“印太戰略”,日本很可能被確定為法國的第三個關鍵伙伴。法國媒體解讀稱,馬克龍此次訪日想趁熱打鐵,盡可能拉攏日本支持其戰略推進。
近年來,伴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推進,英法等國明顯加強了對該地區的重視和投入。法國的雄心是通過推動包容、靈活的框架,讓擁有共同利益的國家聚集起來,在具體問題上進行合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法國版“印太戰略”可以追溯到奧朗德執政時期,法國一直想著在印太地區發揮影響力。法國國防部長曾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高調表態,法國也是印太地區的重要一員。法國版“印太戰略”的著眼點還是亞太,只不過趁著美國提出“印太戰略”的熱潮,把這個概念調整為“印太”,實際上是一個蹭熱點的舉動。
重塑地位謀取利益
法國推進“印太戰略”的動因是什么?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宋偉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首先,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希望在國際舞臺上重塑大國地位及維持全球影響力,謀求在印太地區不可或缺的位置;其次,法國可以通過太平洋地區海外屬地的專屬經濟區謀取利益;最后,印太地區作為全球的政治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法國外交政策的重點,法國致力于加強與印度、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雙邊合作,“印太戰略”的推出正逢其時。
“法國總統馬克龍上臺之后,帶著大國雄心在各個領域發力,想要打造出一片大國外交的天地。”崔洪建表示。
除了要在印太地區掌握更多話語權外,法國也希望通過“印太戰略”與區域內國家增進生意往來。法國媒體指出,借助“印太戰略”構想,法國可以向印太地區國家出口更多武器。據法媒稱,2018年法國武器出口總額達91億美元,與2017年相比增長30%,其中最大的一單就是與印度簽署的出售36架“陣風”戰斗機的合同。
崔洪建指出,未來印太地區將會成為全球經濟中心,馬克龍政府著眼于印太地區的發展前景,想要與其保持一定的經濟聯系,拓展法國在印太地區的海外市場、維護貿易投資。
捉襟見肘障礙重重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道,法國國防部今年2月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3月到7月將在印度洋太平洋部署“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驅逐艦以及潛艇等6艘艦艇。日本媒體認為,此舉意在增強法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感。
雖然法國在印太地區頻頻高調亮相“刷存在感”,但就此坐上“印太”戰車并不容易。宋偉認為,相比法國,中、美兩國的影響力和關注度更高,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法國在這一地區可能發揮的作用。
如今法國自身國力和影響力日趨衰退,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捉襟見肘。“法國推行‘印太戰略’的主要障礙,在于能力和資源無法匹配這樣全球性的戰略目標。”崔洪建指出,畢竟法國本土與印太地區距離遙遠,通過軍艦演習來“刷存在感”成本較低,事實上,法國財政可能很難支撐在“印太戰略”中進行真正的投入。
“目前經貿合作、互聯互通是印太地區的發展主題,如果法國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合作方案,那么在這個地區最多也就是扮演一個邊緣角色,不會對印太地區進行實質性的深度參與。”崔洪建分析稱,在目前情況下,法國版“印太戰略”可能只是“畫餅充饑”。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