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WTI 5月原油期貨暴跌至每桶-37.63美元,創造歷史新低。如果這是現貨價格的話,相當于每桶原油不要錢,還倒貼你37.63美元。
然而這只是期貨價格,而且由于5月合約將在當地時間4月21日交割,所以其早已經不是主力合約價格。目前持倉、成交規模量最大的6月合約才是主力,價格依然維持在21美元左右。
原因一:交割期到,大家紛紛剁手
在期貨中,近月合約,是指馬上進入交割月的期貨合約。由于馬上進入交割環節,其持倉、成交均會出現明顯降低。
尤其是國內期貨市場,個人投資者是不允許交割的,所以其價格代表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價格將與現貨無限趨近。
主力合約,成交、持倉規模最大的合約,目前來看美油的主力就是06合約,價格代表性最強,提及美原油期貨價格時也是多指主力合約。
遠月合約,距離交割月時間較長的合約,譬如美原油08、09合約,以及今年底交割的合約都算。
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05合約雖然跌成“倒貼錢”,但其本身是屬于近月合約,價格波動受交割因素影響。
5月合約持倉量不到6月合約的零頭
在4月20日暴跌前的幾個交易日,05合約的持倉量也從40萬手降至15萬手。
只是,15萬手的持倉對于馬上交割的期貨合約而言,仍然是處于很高的水平。
由于很多投資者是不準備進入交割環節,或者是不具備相應資格,僅僅是為了賺取價差收益。
此時,只能選擇平倉,而當賣盤集中出現,原油現貨價格已經跌成負值時,期貨市場的價格只能不斷以更低的價格成交,直至為負。
單看05合約-37.63美元/桶的價格很嚇人,但其最主要的價格指引性已經喪失,頂多是個噱頭。
相比之下,反應今年6月原油價格06合約,要更“科學”一些。
說的更通俗一點,就是5月合約馬上到期了,但是你又沒資格換成實物,所以你必須盡快賣掉手上的合約換成錢,但是大家都在賣,你低我更低,這樣就導致價格一直跌一直跌。
而這種交割行為已經脫離了實際價格,所以無法真正反映實際的原油價格了。
原因二:儲油罐不夠?
隆眾資訊副總經理閆建濤認為,當前影響油價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生產成本,而是庫存,特別是在內陸產油區。疫情引發了基礎設施和交通物流不暢等問題,原油很難外輸或儲存。 純粹為了經濟性而關井停產是有風險的,所以要接著生產。如果儲罐庫容不夠或者存儲成本過高,生產商寧愿接受負油價,不得不賠錢讓買家拉走。
至于為何5月美國原油周一如此暴跌,此前有評論稱,在5月合約到期前有一系列消息沖擊了市場,包括國際能源署(IEA)上周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會較去年減少930萬桶/日,4月的需求將同比減少2900萬桶/日,降至1995年以來低谷。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周又公布,上上周美國原油庫存環比增加1900多萬桶,連續兩周創紀錄增長且連續12周增加。
這些數字意味著,貿易商很快就沒有足夠空間來儲存原油了。對交易商來說,如果不平掉5月的多頭合約,意味著將收到石油現貨,而且只有幾天時間告訴賣方如何收貨。可這時已經不可能去庫欣找到儲油空間。5月合約對純虛擬交易的交易商來說已經成了燙手山芋。
本文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華爾街見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