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增多的情況,讓一些人感到恐慌。有人開始自我封控,足不出戶;有人害怕被感染后買不到藥,跟風囤藥;還有的人剛一發燒就趕緊去醫院就醫。針對這些情況,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感染科及發熱門診負責人、主任醫師丁洋在12月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不用過于恐慌,要科學理性看待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已大大減弱,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無論感染的是奧密克戎BA.5.2還是BF.7變異株,都表現為上呼吸道癥狀,比如發熱、咽痛、咳嗽,只是發熱的程度、持續時間不同,BA.5.2表現相對輕一些。據臨床經驗,普通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程為7天左右。”丁洋說,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者90%以上是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
“對于輕癥患者來說,每個人的病情表現也不一樣,大多數發燒3天左右,也有少數人是6天以上,但不能單純以發熱溫度高低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從目前醫院發熱門診接診的患者來看,大多數表現為發熱、咽痛,少部分表現為咳嗽,無論是哪些癥狀表現,其實90%以上不需要來醫院就醫,完全可以居家隔離和治療。”丁洋解釋,無論哪種“變異株”引起的感染,都會表現為發熱、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癥狀,也有的表現為腹瀉脫水,而且發熱以后可能進食也差,水沒有及時補充,這時再加上腹瀉,就可能出現周身無力脫水的情況,其實只要積極地補充液體,清淡飲食,多喝水,及時用退熱藥物,這些癥狀會逐漸改善。
很多人“陽”了后就來醫院,主要是對疾病認知不足,感到恐慌,怕發展為重癥,還有就是擔心有后遺癥。事實上,沒有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感染者,基礎疾病處于穩定期且沒有因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療的感染者,均無須到醫院就診。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病例盡量居家隔離治療,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癥高風險人群。
“在藥物可及的情況下,居家隔離治療反而好于去醫院,居家環境不僅能減輕恐慌,而且休息得好,飲食更好,心態更穩定,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恢復。”丁洋說。
對于自我居家隔離和治療,丁洋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居家治療人員應在相對獨立的房間居住,使用單獨衛生間,需每日進行1次消毒;如與家人共用衛生間、浴室,居家隔離人員每次用完均應通風和消毒;應每日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居家治療人員日常可能接觸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時清潔消毒,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應及時清洗消毒。現在不少醫院開通了線上咨詢,大家可以選擇進行線上咨詢。
對于囤藥和搶藥的行為,丁洋表示大可不必。針對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對癥治療,藥物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是緩解癥狀。家庭可以備藥,但沒必要囤積藥物。無論是發熱還是咽痛都應選擇相應的藥物對癥治療,通常按照說明書推薦的劑量服用即可,而一些特異性抗病毒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盲目服藥,也不要多種藥物混合服用,否則可能造成不良反應。多種感冒藥不能聯合服用,因為大多數感冒藥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可能導致超劑量服用,最終引起肝損害,甚至急性肝衰竭。
針對一些人“早晚都會陽,早陽早好”的想法,丁洋認為不可取,新冠病毒感染與個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關,并不是每個人都要感染一遍。無論感染與否,都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注意休息,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盡量避免感染,感染后也不要恐慌。感染新冠病毒后,短期內再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遼寧日報 記者 王敏娜)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