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要想達到最初設計的指標和目標,需要對所有資源進行科學地分配和控制。例如要達到最高的速率要求,就必須使用毫米波頻段,因為只有在毫米波頻段才擁有大帶寬,才能達到更快的速率。”
近日,在高通線上媒體分享會上,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表示,為了實現5G的極致速率,我們必須要運用毫米波技術。
毫米波是必要的嗎?
早在2015年,行業提出要求5G在各項指標上的表現都要比4G好10倍以上,例如5G時延將降低1/10,速率將增加10倍,網絡容量將增加100倍等。
雖然5G定義了三大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關鍵業務型服務和海量物聯網,但是與5G相關的第一個標準版本中并沒有涵蓋所有應用場景的增強。
像海量物聯網,5G的Rel-15和Rel-16版本中并沒有急于推進5G海量物聯網技術,而是在Rel-17中才計劃引入了5G海量物聯網以及諸如NR-Light這樣的其它新技術。
同樣,在5G的第一個版本標準中,行業也沒有引入5G車聯網技術,所以在Rel-15中并沒有5G NR C-V2X技術。徐晧認為,5G會在標準演進的過程中不斷引入全新的5G技術,而不是在第一個5G標準版本中涵蓋所有場景。
毫米波波長短,覆蓋范圍小,它最大的優勢在于速度高,且頻段很寬、資源豐富,在一些如會議室,大型體育場館、中心或者音樂廳,以及各類交通樞紐如機場、火車站、地鐵站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有一定優勢。
高通是推動毫米波最積極的廠商。在徐晧看來,毫米波的帶寬是6GHz以下頻段無法企及的。他談到了幾個例子,一款搭載驍龍X50 5G芯片的移動測試終端固定在無人機上,遙控無人機在公司園區內穿梭飛行,測試結果顯示,毫米波能夠支持終端高速移動和身處高處時的穩健連接。
而在工業互聯網場景應用中,一個能夠分揀不同顏色零件的機械臂,需要很低時延的時間敏感網絡(TSN)和增強型超可靠低時延通信(eURLLC)這兩項技術支持。如果用一般的4G網絡或者不用TSN和eURLLC的話,機械臂就會來不及把這些零件分開,但如果是加了TSN和eURLLC,機械臂就可以精準地把零件分開。
以及5G XR(擴展現實)的應用場景。通過XR眼鏡,用戶能夠以3D的角度觀看物體,可以實時變換車里座套的顏色。
目前,美國幾大主流的運營商包括AT&T、T-Mobile、Verizon都已經提供了毫米波的商用服務。近日,美國FCC又再次舉行了全新的毫米波頻譜拍賣,所有的主流美國運營商都得到了毫米波的頻譜,而且Verizon也計劃于今年繼續擴大毫米波的網絡覆蓋,實現覆蓋城市數量翻倍。
從全球范圍來看,除了美國以外,意大利、俄羅斯、韓國、日本、東南亞、澳大利亞、拉美也都有在2020年或2021年部署毫米波的計劃。目前,中國在毫米波試驗和頻譜規劃上也正在推進,很可能于2021年或之后進行毫米波的部署。
5G標準R16版本將增加毫米波增強功能
不過,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給許多行業帶來了影響,也同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5G的角度。按照此前的規劃,今年3月份將結束5G標準的第二個版本Rel-16的工作,到6月份完成標準凍結,受疫情影響,3GPP將提交變更請求(CR)的時間從6月推遲至9月,向后推遲3個月左右。
談及對5G標準推進的影響,徐晧表示,“近期的線下會議都取消了,目前的線上會議重點在Rel-16的收尾工作。”
而據徐晧介紹,5G標準的第二個版本Rel-16中增加了更多對于毫米波波束的增強功能,也引入了集成接入回傳(IAB)的節點,這主要是為毫米波的部署提供更多的方便。其次是增強毫米波和中頻段的載波聚合。
“現在全世界已經有很多6GHz以下和毫米波的部署,下一步我們考慮的就是通過毫米波與中頻波段的載波聚合,進一步提高峰值速率和數據容量。”他說。
通信技術的迭代基本上保持這10年一“G”的節奏,2019年,包括中國、韓國、美國、瑞士、意大利、英國、阿聯酋、西班牙等國家相繼進入5G商用時代,下一個10年已然到來。
5G正在全球快速地進行規?;渴?,與4G相比,5G的商用速度快出很多。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超過45家OEM廠商已經推出或宣布推出5G終端;超過50家運營商部署5G商用網絡;超過345家運營商正在投資5G。
從終端角度看,開年以來,小米、vivo、OPPO等廠商相繼推出了搭載高通驍龍5G芯片的手機,徐晧表示,2022年5G手機出貨量預計將達到7.5億部;2023年全球5G連接數預計將超過10億;2025年該數據預計將達到28億。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