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強大的基礎設施意味著更快的算力和更穩定的吞吐。基于阿里云自研的神龍服務器架構,第七代阿里云 ECS 的算力比上一代提升了 160%,最大支持 192 個 vCPU,吞吐能力提升了一倍,并在存儲轉發能力、延時、穩定性上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 50G×2 的網絡架構對網絡性能帶來的提升,在相同收發包速率下傳輸帶寬提升了近 5 倍,更適用工業仿真設計、芯片設計、基因分析、在線游戲、影視渲染等場景。基于神龍架構,阿里云還升級了容器服務的算力,同等條件下,新一代容器服務可為客戶縮減 50% 的計算成本。
基于云原生一體化架構設計,阿里云自研的分布式數據庫 PolarDB-X 可支撐千萬級并發規模,專注解決海量數據存儲、超高并發吞吐、大表瓶頸以及復雜計算效率等瓶頸問題。PolarDB-X 也是阿里巴巴核心系統正在使用的數據庫。PolarDB-X 連續多年穩定支撐了天貓雙 11,在 1 秒鐘內系統負載增加了 135 倍情況下依然保持穩定,峰值 TPS 達 8700 萬次,但成本僅為傳統數據庫的 1/6。
AI 技術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達摩院的 CT 影像分析技術可在 20 秒內準確判讀(計算時間最短僅 2 秒),準確率達 99%。此外,快速全基因測序,疫情趨勢預測及口罩佩戴規范性檢測,都為疫情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今天這些能力都將通過阿里云視覺智能開放平臺對外提供,涵蓋醫學影像識別、OCR、圖像識別、視頻識別等 13 個大類。首期推出 100 多項視覺 AI 算法,通過 API 接口一秒即可接入,為政企、開發者提供一站式視覺 AI 技術。過去一年內,已有超過 100 萬客戶使用阿里云 AI 技術,核心技術日均調用超過 1900 億次。
作為企業數智化的基石,阿里云數據中臺做了全新升級,從電商走向零售、金融、政務等領域。新版 Dataphin 實現了自助化、服務化、輕量化;Quick BI 與釘釘打通,拿著手機即可隨時隨地,智能決策;上新的 Quick Audience 和 Quick A+,分別定位于智能增長實現 “全方位洞察、多渠道觸達”,及跨多端的全域應用洞察。
自 2015 年推出首個混合云解決方案以來,阿里云就不斷將在公共云修煉的內功通過混合云、專有云形態輸出給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此次阿里云推出專有云敏捷版,可基于 VMware 等平臺部署,最低 3 臺服務器起步,幾個小時即可完成基本部署,復雜場景下成本可縮減 20% 以上。目前,阿里云混合云支持超過 70 款云產品,全新推出的阿里云混合云管理平臺,提供了企業級的云管理入口,實現精準、高效、智能的混合云統一管理,讓企業在自己的數據中心也能獲得 “雙 11”的智能指揮系統。
未來每一家企業都將在云上構建數據倉庫與數據湖。阿里云推出新一代云原生數據倉庫,基于創新的技術架構,支持 PB 級數據關聯分析和實時查詢,實現離線、實時、分析、服務一體化。同時,阿里云宣布推出云原生數據湖解決方案,可實現一種存儲多種計算,激發企業數智動能。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