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300多家中國高新科技企業被美國列入到“實體清單”以后,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發展,也不僅僅只是喊喊口號而已,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了造芯行列,同時國產操作系統領域也迎來了大整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聯合打造國產操作系統,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在核心技術上不再被“卡脖子”,或許對于國內的消費者而言,并不會在以目前國內科技公司正在遭受到一系列軟硬件的斷供打壓,其實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之所以會處于全面落后,不僅僅是因為起步時間較晚,同時還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技術封鎖,所以技術差距也被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目前芯片制造領域,更是成為了國產芯片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目前能夠實現量產的國產光刻機只能夠達到90nm工藝。
終于在近日,國產光刻機終于迎來了好消息,根據官方媒體報道,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三號芯片,已經正式突破了22nm的技術限制,同時相配套的上海微電子也已經在光刻機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了22nm光科技設備,這意味著國產光刻機的水平將會得到巨大的提升,不再停留在90nm的技術瓶頸,雖然22nm國產光刻機設備距離全球頂尖的光刻機設備依舊還有著一定的技術差距,但隨著我們純國產芯片正式踏入到22nm芯片時代,意味著我們也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芯片生產問題,很大程度上,在中端、中低端芯片制造方面,我們可以徹底的和荷蘭光科技設備說再見了,對此很多網友也紛紛感嘆,這次華為海思芯片終于不用再面臨“斷供”危機了。
當然我們目前也必須要認清現實,那就是荷蘭ASML公司作為全球最頂尖的光刻機設備巨頭,目前光刻機技術水平已經可以達到4nm級別,所以我們的國產芯片自主研發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隨著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也讓中國科技企業認清一個現實,其實我們也不用對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的未來發展之路太過于悲哀,因為從過往的經歷來看,凡是歐美對我們實施封鎖的技術領域,我們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索取得技術突破,例如“兩彈一星”就是我們航天科技遭到技術封鎖后,徹底的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以及壟斷的縮影。所以小編也對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的未來發展之路,非常有信心,一定可以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實現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的全面自主化。
最后:各位小伙伴們,你們對于國產光刻機終于踏入22nm時代,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一定程度緩解了國產芯片被卡脖子的“尷尬局面”;你們是否看好國產芯片的未來發展前景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討論,期待你們的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