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煙機持續發出轟鳴,燒熱的油鍋不時騰起火焰,炒勺翻飛間,20余只青殼小龍蝦已渾身通紅、油光锃亮,散發著濃郁香氣……爐灶前,完成這一道道令人垂涎美食的卻是一個個稚氣未脫的少年。
他們是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潛江龍蝦學院的第一屆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畢業生。今年6月,他們全部走入工作崗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小龍蝦烹飪師。
潛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被譽為“中國小龍蝦之鄉”。2017年,為適應日益火爆的小龍蝦餐飲需求,江漢藝術職業學院在全國率先設立以小龍蝦為主要方向的烹調工藝與營養、市場營銷及餐飲店管理3個專業,小龍蝦方向在校生超百人。
螺螄殼里做道場,小龍蝦吃出大產業。潛江小龍蝦年綜合產值達300多億元,帶動了15萬人就業。
“一道小龍蝦就有100多種做法。”學院教師尉軒告訴記者,“我每天的教學任務就是教學生炒龍蝦、然后吃龍蝦,半年吃了300多斤了。”
學校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實操技能培訓。以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為例,學生每周必須完成4次實操課程,每次課程持續近4小時。
19歲的喻大雙是學院招收的第一批學生,目前已經有五六家企業向他拋出“橄欖枝”。考慮到未來發展,他決定與北京一家餐飲公司達成就業意向,做一名燒蝦廚師。
“學了兩年,還沒畢業就找到了工作,底薪超8000元,加上獎金拿到手能有1萬多元。”喻大雙開玩笑說,“真是‘吃’出來了‘金飯碗’”。
記者采訪時,恰逢湖北一家餐飲集團在學院進行校園招聘。該企業行政總監李華華表示,每年5月至8月是小龍蝦餐飲旺季,公司下設10余家門店急需大量小龍蝦烹飪師,希望能跟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小龍蝦行業火爆,專業燒蝦師傅在全國范圍內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李華華說,由于需求量較大,相關專業畢業生不愁找不到工作,“在我們公司,應屆畢業生最低月薪也能達到1萬元”。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潛江龍蝦學院創始人張國安說,中國小龍蝦產業未來仍處于發展旺盛期,以小龍蝦深加工、小龍蝦休閑食品加工為代表的相關產業仍有巨大開發空間。
除全日制教學外,學院還開設有面向社會的短期培訓課程,時長從5天至3個月不等。截至目前,學院已累計培訓6000多人。
來自湖北荊州的農民工向冬國今年30歲,自高中畢業后輾轉東莞、西安等地打工。去年,向冬國發現老家附近的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迅速。最近,他專程來到學院,趁著夏天小龍蝦旺季學習燒小龍蝦。
“課程為期兩個月,以實操課為主,不僅囊括了目前市面上幾種熱銷小龍蝦的烹飪技巧,還教餐館常見菜式。”向冬國說,“學成后打算先當燒蝦師傅,有了經驗后,再和哥哥合開家餐飲店。”
張國安說,因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小龍蝦專業受到熱捧,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慕名而來,畢業生供不應求。針對目前小龍蝦行業發展現狀,為應對人才缺口,今年學院還預計增設小龍蝦水產養殖專業并于明年開始招生。
小龍蝦烹飪師還未畢業就被“一搶而空”,是我國當前就業市場上突出的“結構性矛盾”的真實反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企業急需的技術人才仍然存在短缺,技能勞動者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級技工求人倍率甚至在2.0以上。破解這一勞動力市場難題,政府有幫扶,民間有行動。
今年4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確定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措施、討論通過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實施方案、三年內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說,這些舉措既有利于我國實現今年“穩就業”這一重要目標,也是我國為應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日漸凸顯的結構性就業矛盾所做的重要準備,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一系列戰略之舉。
“就業穩、收入增,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我國把就業視為最大的民生,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將持續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充分發揮就業‘壓艙石’的重要作用。”莫榮說。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