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你來找我的車票扔了,你會生氣嗎
異地讓我們成長,有更多的個人空間、接觸更多的朋友,也更溫柔、獨立,學會為對方著想。我從不期待一百分的
畢業離校收拾抽屜時,我翻到了一疊厚厚的火車票。乘車人老張,出發地上海虹橋、到達地南京南,又或者是反向。
老張是我的男友。大學4年,我們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南京。這些車票見證了4年里的來往奔波,不知不覺間,車票竟然攢了這么多。4年異地,以小心翼翼開始,又在不知不覺、平平淡淡中結束了。
第一張車票,是在大學的第一個學期,他來南京看我。我們學校里有條種滿了法國梧桐的大道,夏末初秋的陽光配著十月的風,我覺得很浪漫,身旁的他只是說:“你去拿個快遞都要走這么遠,好辛苦哦。”
那次他把車票“上交”給我,上海至南京。我許諾一定會好好珍藏,到畢業的時候攢到厚厚一沓,拍照發微博,想想多么排場有面子。
還有一張車票,是有一年清明節,我們一起去了南京的雞鳴寺。這里以“求姻緣”靈驗著稱,許愿的情侶在綢帶上寫下永遠相伴的心愿,表情嚴肅而虔誠。我們許下的心愿里有家人健康、學業有成,卻唯獨沒有我們……那時,我們已經聽到了太多無疾而終的異地戀故事,因此很排斥去想未來的事情,每每心照不宣,以“順其自然”來面對。或許,這是對不確定未來最漂亮也是最懦弱的借口。
但時間就在一次次相聚和離別中過去。車票越摞越高,不斷抵達那時我們以為的“未來”。有一年他生日,我已經想不起來我為他精心挑選了什么禮物,但卻記得他當時一字一句地讀完我寫給他的信,摸摸我的腦袋。我倆誰都沒有說話,只是看著對方的眼睛傻笑。
當然,乏善可陳的日子還是多數,忙起來的時候,攢車票的宏偉計劃只好被暫且擱置。不過,就是沒有時間見面,我們還會在去食堂吃飯的路上、下自習回宿舍的路上打電話。即使是各說各話,但是好像傾訴完一天的情緒,明天又可以繼續趕路。朋友、男友、戰友,每個階段,每個身份,他好像都切換得很好。
其實這4年來,我去上海的次數一只手可以數得過來。他總說 “上海有什么好玩的”,其實他只是不想我辛苦,總是他過來,不讓我過去。說來也很奇怪,我總是怪他對我不夠好、不夠關心我、沒有驚喜、平淡得讓我想不起來有過什么熱烈的日子,但是這樣回憶起來,好像又不知不覺地走了很遠。
陳奕迅在《陀飛輪》里唱:“活著多好,不需要靠物證。”此時我感受到,“不需要靠物證”的東西太多,比如一段感情。
我看著那疊車票,然后把這所謂的感情物證丟進了快滿的垃圾桶。
我曾經問他:“我把你來找我的車票扔了,你會生氣嗎?”
不出所料,他說:“不會啊,它只是提醒我們有這一段故事,但是沒有車票也會記得啊。”
在一起太久形成的默契,許多話語和行為我不需要說明,他便能真的明白。這么多年,我們逐漸在感情里找到了一個最舒服、安穩的距離,不能用親密或者疏遠來形容,大概就是“合適”吧。跟他在一起的時候,通常是他在說、我在聽,又或者是在笑。不用為了聊天而去找話題,在他身邊,我可以完全放松下來。
如今,我們又即將分赴不同的城市繼續學業,異地還將持續,車票依然還會有很多張,而我已不想會再把它們攢起來,以至于有一天還要丟進垃圾桶。
異地讓我們成長,有更多的個人空間、接觸更多的朋友,也更溫柔、獨立,學會為對方著想。我從不期待一百分的戀人,但原來只有六十分的他,愿意為我做到八十分,便是可貴。未來,我們的距離更遠,卻讓我期待更遠的未來。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