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還未過半,魔幻的事情又多了一件。在吊足了所有人胃口之后,麥當勞4月15日正式推出了新品——5G炸雞。一夜間,快餐品牌麥當勞和通信技術5G竟然強行產生了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善于拿捏中國消費者購買心理的麥當勞這次硬生生蹭了一波“5G”的熱度,還在B站開了一個號稱“全球首發”的云發布會,足以證明——蹭熱度,M記是認真的。這是一次成功的營銷嗎?從宣傳效果來看,答案是肯定的。但一款產品的成功曝光能否轉化為消費者對品牌本身的認可度,是一個值得持續觀察和思考的問題。
如果說運營商一通通推廣5G套餐的客服電話、手機廠商一場場寧可沒有觀眾也不能缺少掌聲的云發布會,是他們對5G極大的敬意與尊重,那么麥當勞此番不遺余力硬要和5G攀上關系,或許只是更加證明了一件事:
中國5G市場的誘惑力是巨大的,不論在手機行業,還是餐飲行業。
8條微博6張海報,蹭了幾個熱度?
大品牌營銷翻車的案例不在少數,麥當勞這次算翻了嗎?
4月13日8:00,麥當勞在官微發布“5G新品”的首張預熱海報,隨后每隔一小時發布一張,把系列海報及文案作為整體來看,麥當勞此番蹭熱度的目標遠不止是“5G”,基本上每條微博都要蹭上一個。
不開玩笑的說,這是一輪有計劃、有組織、高效率的“精準打擊”。“你的下一部新機,何必是手機。”
發布首張預熱海報時,麥當勞官微并配文:“你的下一部新機,何必是手機。”
一直被模仿的科技班優等生蘋果,萬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隔壁餐飲班麥當勞的學習對象。新機、全球首發、5G新品、B站直播等字眼,簡直像是在網友的好奇心上持續撓癢癢,越來越多網友加入了討論和預測的大軍,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在預熱一場科技產品發布會,讓人不禁猜測:麥當勞真要跨界了?
顯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當麥當勞揭曉最終迷底的時候,不少曾抱期待的網友開始抓狂:
“鬧了半天,你的下一部新機,不還是炸雞?”
撩完了一眾科技愛好者,麥當勞還不忘再溜一下娛樂圈粉絲。在隨后的預熱微博中,麥當勞海報中出現“聲入人心”字樣,有細心的網友發現,評論區麥當勞的自動回復文案里還出現了“云次方”一詞。據了解,《聲入人心》是由湖南衛視制作的原創聲樂演唱節目,而“云次方”則是參加這檔節目錄制的兩位歌手阿云嘎、鄭云龍的官方組合名稱。
這兩個詞同時出現,讓不少粉絲暗自激動,麥當勞新品將與阿云嘎、鄭云龍兩位歌手合作?似乎一切已是實錘,粉絲的熱情不斷高漲,但麥當勞方面時隔一天后卻在評論區澄清表示:并無合作。在沒有合作的情況下,官方宣傳內容里借勢“聲入人心”和“云次方”的做法遭到眾多粉絲質疑。曾經收割了多少粉絲的激動與期待,如今就要承受多少來自他們的質疑與憤怒。
“交個朋友”
羅永浩直播帶貨首秀過沒幾天,麥當勞也學會了這招:交個朋友。同樣是宣傳,老羅“交個朋友”或許是假,但“基本上不賺錢”有可能是真。而麥當勞強調的“誠意巨制”,你感受到了嗎?
面部解鎖
要蹭,就必須蹭全套,從屏幕、攝像頭、聲音、芯片再到面部識別,缺一不可,隨著預熱海報全部釋出,網友們對麥當勞5G新品的猜測也逐步“清晰”,大致涵蓋了手機、相機、音箱、機器人、自助點餐機等各類科技產品。
4月15日,5G炸雞官宣,網友們一邊苦笑一邊感嘆:真香。冷靜復盤麥當勞這波高能操作后,不少人最大的感悟是:認真,你就輸了。
線上5G、線下麥麥,是否邏輯自洽?
筆者在對比麥當勞官網、小程序、App以及門店的新品宣傳時還發現,“5G”貌似只是微博、微信等線上渠道推廣的“特供”噱頭,在線下門店內,并沒有太多5G元素出現,偶爾能看到一兩個5G字樣,卻顯得稍微有些不和諧。
不得不承認,麥當勞對顧客喜好的拿捏相當精準。線上宣傳主打5G噱頭,輕撩數碼科技圈、娛樂圈粉絲,輕松吸引數億流量;線下宣傳恢復本名,便于門店顧客理解,避免在點餐選擇方面為顧客增加困難。
回顧以往麥當勞的漢堡、小吃及飲品,命名大多都和食物本身的做法、味道相關,這也符合一般消費者在菜單里挑選食物的習慣,而此次新品的真名為“麥麥脆汁雞”,也能讓人從產品名稱中感受到口感是其主打的賣點。
然而好好的麥麥脆汁雞,怎么就變成了5G炸雞,麥麥同意了嗎?官方對“5G”的解釋是:5大黑“科技”,即大塊技、香脆技、多汁技、鮮嫩技、入味技。同樣的炸雞,線上叫5G,線下叫麥麥,這樣的邏輯能夠自洽嗎?在這波營銷之后,顧客們真正記住了誰?是5G,還是麥麥脆汁雞,亦或是麥當勞?
回歸食物本身,5G炸雞合格了嗎?
花如此氣力宣傳的5G炸雞,自身素質怎么樣?能否贏得顧客喜愛?新浪科技也進行了試吃體驗:單從麥麥脆汁雞(即5G炸雞)的味道來說,這次麥當勞并沒有讓人失望,“脆”和“多汁”都得到了體現,搭配宣傳期間的新品折扣券,7塊錢不到甚至是免費的一只炸雞,的確是有點兒香。
然而從麥當勞官方微博近兩日評論區留言來看,網友們對5G炸雞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有趣的是,大多數表示稱贊和期待的網友貌似是奔著打折券活動而來。留言中也不乏對此次麥當勞營銷質疑的聲音,矛頭直指麥麥脆汁雞蹭了5G、《聲入人心》、“云次方”等熱度。
回顧麥當勞過去的65年,不乏讓人眼前一亮、嘖嘖稱贊的經典營銷案例,夸張、聯想、符號化等都是其擅長駕馭的玩法,哪怕是其他諧音梗的營銷,也不會讓人覺得如此這般突兀。
花哨的宣傳是“表”,真正能吸引顧客的還是“里”的味道,從這個角度來說,麥麥脆汁雞在及格線以上,網絡上的爭議大多也集中在麥當勞的營銷手段。對于吃貨們而言,美食無罪,不可辜負。
超速變道“碰瓷”5G,麥當勞是否“違章”?
任性的命名,大膽的玩法,粗暴的邏輯,麥當勞“碰瓷”5G無疑,同時被粉絲質疑其涉及“聲入人心”、“云次方”的廣告文案涉嫌虛假宣傳,麥當勞是否真“違章”了?
對此,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對新浪科技表示,麥當勞發布的廣告中只是提及“5G新品”、“補課云次方”、“音質清脆,聲入人心”等,并未直指麥當勞產品品質,或是承諾與聲入人心達成具體業務合作等。內容上不符合《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與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形,不構成《廣告法》上的欺詐。
李旻補充道,盡管其“蹭熱度”的行為可能會涉及行業間不正當競爭,但因其“聰明”地選擇了與其經營不同行業的對象,其亦較難構成不正當競爭。如果5G炸雞的營銷套路沒毛病,以后我們是否還會見到更多如自動駕駛炸雞、8K炸雞、AI炸雞、四曲面炸雞、50倍潛望炸雞…又或者是5G奶茶、5G飲水機、5G洗衣液這樣的無厘頭花式營銷?
在產品宣傳中使用5G字樣,但實際為諧音(如武技、烏雞、無極等),是否算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李旻解答道,從廣告內容本身來看,如果只是提及了5G,但并非是對商品質量、產地等信息的承諾,亦不符合《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與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形,并不構成《廣告法》上的欺詐。
對于麥當勞來說,這次的“碰瓷”式營銷不僅沒有“違章”,反而成功帶來了預期的熱度與話題,但在此之后,其他品牌想要用同樣的手法跨界蹭5G熱度,應該不會容易。隨著5G的逐步發展和推廣,公眾對其了解只會更加深入,在新鮮感和好奇心褪去之后,想在5G市場分一杯羹的玩家,或許只能依靠真本事。
5G+餐飲,真正的未來應該什么樣?
麥當勞5G營銷把網友的期待值拉滿又錘落在地,真正令人后怕的,是人們對麥當勞的失望情緒會否波及5G本身:難道5G只是個噱頭?對此,中國聯通終端與渠道支撐中心(聯通華盛公司)副總經理陳豐偉持樂觀態度,他向新浪科技表示,5G是當前的熱點,所以各行各業都想和5G形成關聯,這(麥當勞5G營銷)對5G目前的發展及滲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正向作用。
雖然這次麥當勞5G炸雞只是玩了個諧音梗,但“5G+餐飲”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依然巨大。
陳豐偉表示,衣、食、住、行將會是未來最常使用5G技術的場景。比如現在人們經常使用的手機點餐功能,在未來可能會與高清視頻、3D視頻、XR等應用相結合,讓點餐變得更加沉浸化,而這些應用都需要5G高速上網手段做支撐。
另外, 5G還可以幫助消費者對食物進行溯源,讓食物在種植、運輸、生產、店面等各個環節上都做到安全可控。
可以想象,在5G技術加持下,未來的食材種植過程將可以公開化,消費者可以隨時通過網絡直播觀看食材種植過程,每一株作物都將擁有自己的“名片”,其產地、成熟度、營養價值等都將有數據可跟蹤,真正實現上游食材從進入供應鏈再到下游商家全過程的溯源。
5G網絡下的倉庫、工廠將讓食品加工更加高效安全;無人機、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將讓外賣送餐更加快速準確;5G或許還將讓人工智能成為餐廳的員工……以上,才應該是“5G+餐飲”的正確打開方式。
麥當勞的“5G炸雞”或許只是一顆看似光彩但一觸就破的營銷泡沫、一場存在于互聯網世界的空歡喜,蹭熱度也好、創意也罷,終將伴隨著每小時數不盡的信息碎片消逝在人們的視野中,但它的確找對了一個方向——5G。
最后,希望越來越多的“5G炸雞”們能帶著貨真價實的黑科技出現,而不僅僅是“蹭熱度”那么簡單了。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