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11 時 32 分,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夏至(10/24)。“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夏至通常會在每年 6 月 21 日或 22 日這兩天。夏至,顧名思義就是最炎熱的時節即將到來。也就是說,夏至后,天氣將更加炎熱,還請各位小伙伴不要忘了做好防暑降溫準備。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黑夜最短,愿快樂最長。
夏日之至
天文角度來看,夏至這天,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也將迎來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 15 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 73°32′。
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年中白晝時間的“最長”,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白晝時間又會逐漸變短。正如那一首古詩中所說:“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夏至起源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關于夏至,還有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IT之家小編不妨給大家講一講。
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家人養了一個姑娘,這位姑娘針線活的本領非常了得,因為心靈手巧,因此家人給她取名為巧姐兒。巧姐兒不僅模樣生得清秀端莊,而且心地善良,加上精湛的針線繡花的功夫,因此在巧姐兒成年時,求親事的人家便一個接一個。而最終,家人選擇將巧姐兒嫁到村里的趙財主家。
出嫁后第三天,按風俗巧姐兒應該由女婿陪伴著回門去,也就是回娘家?;厝ブ?,趙財主家的公公、婆婆和丈夫出于風俗禮節,吩咐巧姐兒在太陽下山前做十雙襪子、十雙鞋子和十個煙荷包帶回來。善良的巧姐兒以為這是真的,于是回到娘家后顧不得和家人團聚,便開始趕工做這些東西。結果那天太陽下山時,巧姐兒只做出了七雙襪子,七雙鞋和七個煙荷包,怎么也做不完了。巧姐急得哭了出來,這時候,屋里進來了一位老奶奶,了解了巧姐的情況后,說不用急,我來幫你。
老奶奶向巧姐借了紅絲線,把紅線向天上一拋,結果紅絲線竟然越飛越遠,直到飛到太陽旁邊,圍著太陽繞了一圈,盡然將太陽拴住了,就像放風箏一樣。太陽要向西山落下時,巧姐將紅線的這頭輕輕一拽,太陽又被拽到了東邊,這樣一天的時間就被延長了。在老奶奶的幫助下,巧姐最終完成了任務,也贏得了公公家人的喜歡。但自此,公公婆婆卻讓巧姐做更多的針線活。終于有一天,半個太陽落下山的時候,巧姐手里的紅絲線輕輕飄了起來,帶著巧姐向天邊的云霞飛去,丈夫家里的人任憑怎樣都沒能抓住巧姐,而巧姐則義無反顧地向天邊飛去。
后來,這一天就被人們稱為夏至。
夏至氣候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對流氣流帶來的強降雨,往往會帶來氣象災害。
夏至時節在江淮一帶正是梅雨時節,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而夏至期間最主要的特點還是“熱”,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桑拿天氣。
夏至養生
夏至后,天氣會非常炎熱,如何防暑降溫是這一段時期養生的重點。首先“心靜自然涼”,夏至期間應該盡量讓自己的心情保持愉悅,避免煩躁、激動或緊張。
夏至期間,讓人容易口干舌燥,火氣大,人容易食欲不振,這個時候適宜吃些清淡食物,開胃又消暑。例如綠豆湯,綠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之效。夏季常吃綠豆粥消暑養胃最佳。此外還有荷葉,荷葉味苦性平,具有消暑化穢濁的功效。夏日如以鮮荷葉包《六一散》煎服,鮮荷葉包粳米蒸飯,或以鮮荷葉泡茶,均可清暑利濕。此外,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
夏至風俗
夏至吃面
夏至有很多習俗,最盛行的是吃面。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夏至吃面的習俗。清代的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民間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當然,不同地區吃面的習俗也有不同,例如北京一帶人們愛吃炸醬面,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把面拼為薄餅,烤熟后夾上豆莢、青菜、豆腐和臘肉等,先祭祖,祭完祖再吃,還可以饋贈親友。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吨芏Y?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后,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后,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稱重
有些地方這一天還時興稱重量。據說在夏至這一天稱了體重后,高溫酷暑都不怕。現在夏至稱重的習俗很少了,不過古時候缺醫少藥,一旦生病就難以很快痊愈,人們對夏至稱重情有獨鐘。這也寄托了人們希望自己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稱重時,男女老少一個挨一個排隊過秤,還有人報重,場面十分熱鬧。(作者 問舟)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