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的季節,也是蚊子活動的高峰,不斷興風作浪。為啥孩子被蚊子咬得這么慘?網紅驅蚊神器有用不?孩子被咬了,該咋辦?本期“楚天名醫大講堂”邀請武漢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付桂莉,講講這個季節里的“防蚊之道”。
蚊子偏愛“小鮮肉”
孩子們細皮嫩肉,更容易得到蚊子的“恩寵”,他們出汗多、新陳代謝快、體溫偏高,每個特點都“命中”在了蚊子的“審美點”上。
蚊子在叮人的時候,先用尖尖的口器刺穿皮膚,再吸取人體的血液,與此同時,它還會將體內的“唾液”注入人體內。
付桂莉介紹,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質,會引起人體輕微的免疫反應,造成被叮咬部位的紅腫、瘙癢和水皰。大部分小朋友被蚊子叮咬后的反應會比成人更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被蚊子“無情青睞”,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脫敏,不良反應也逐漸減弱了。
這樣驅蚊不可取
常用的花露水、風油精其實并不是驅蚊的最優選擇。
不少驅蚊產品里有乙醇(酒精)、桉葉油、丁香酚、樟腦、水楊酸甲酯、香油精等油狀液體藥物。其實,這些成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乙醇(酒精)是可以被點燃的,而薄荷腦、樟腦,對神經系統有影響,不建議給小寶寶大面積使用,特別是2歲以下的兒童。
至于驅蚊手環、驅蚊扣、驅蚊手表之類可“隨手攜帶”的驅蚊產品,其實作用有限。它們的“保護區”很小,“續航”時間也短。除非給娃貼滿、戴滿全身,還得2小時一換,否則,對蚊子的震懾力不強。家長們需要警惕的是,這些產品對小寶寶不安全。萬一啃上去,甚至吞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如此防蚊安全有效
寶寶在家,還是建議傳統的驅蚊方式——紗窗和蚊帳。這對2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是最安全的。
如果寶寶已經超過2個月,選擇除蟲聚酯類殺蟲劑、電蚊香也是不錯的。一般來說,只要不接觸到寶寶皮膚,并保持房間通風,是很安全的。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選擇低濃度產品,在寶寶不在房間時先用一段時間,房間“默默無蚊”了,再把寶寶抱進去。
值得提醒的是,娃媽們的童年記憶——蚊香盤,不推薦使用。它不僅有明火危險,而且會產生煙塵,刺激寶寶脆弱的呼吸道。如果帶娃去了戶外,可選擇安全度高的驅蚊液、噴霧等產品,注意要避開眼睛、耳朵、嘴巴和皮膚破損處,也不要給寶寶涂在手上,以免娃吃手。
蚊子喜歡深色,寶媽們可以反其道而為之,讓孩子穿淺色衣服。
科學處理“蚊子包”
抱著孩子,應城的張女士一臉焦急。懷中的孩子眼部腫脹,原來是被蚊子咬了。張女士困惑地說:“沒想到蚊子的威力會如此巨大。”
付桂莉介紹,平平無奇的“蚊子包”大部分可以在3至5天內自行消退,不用特殊處理。如果寶媽不放心,可以用毛巾包裹冰水混合物冷敷,每次5至10分鐘,每天3至4次就可。癢得很明顯,可以外涂爐甘石洗劑,但要避免接觸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不宜用于皮膚破損處。
爐甘石洗劑歷史悠久,在止癢、收斂、保護皮膚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用。爐甘石洗劑成分簡單,主要為爐甘石、氧化鋅,為皮膚科非處方外用藥,對娃的皮膚很友好,安全指數五顆星,而且才幾元錢就能買一瓶,物美價廉。
付桂莉提醒,紅腫痛的“蚊子包”如果仍未緩解,可以局部用含薄荷類軟膏,或弱效激素類藥膏止癢。如果合并感染或出現水皰,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外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興軟膏等。出現腫脹,還可以用生理鹽水冷敷腫脹處。生理鹽水有消腫止癢的作用,對蚊蟲叮咬后毒液釋放引發的炎癥,有抑制作用。對于咬在眼周,出現眼瞼腫脹影響視力,或口唇腫脹,影響進食、肢體腫脹、活動受限制等比較明顯的局部反應,建議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治療。(記者 胡蔓)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