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的經金山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竹扎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從事竹扎制作已有30余年。為了迎接十四運會,前不久,老人耗時20余天,用大大小小的竹棍,制作成了一個長約29厘米、高約8厘米的西安奧體中心竹扎模型。
經金山介紹,傳統的竹扎一般是榫卯結構,但是制作西安奧體中心模型,有兩個難點:一是模型大部分是曲線連接,連接部分需要逐個打磨;二是要顏色相近,還要通過計算達到模型和實物外觀類似。為了拼接好,他修改了數套方案,改進了制作工藝。
據了解,制作竹扎作品時,需將合適的竹棍切割、鉆孔、打磨,然后經過浸泡、火工彎曲、磨具定型等步驟,將竹棍做成零部件,最后根據圖紙將其組裝起來。要達到竹棍部件之間環環相扣、嚴絲合縫,需要練習數年。經金山從小跟隨父親學習竹扎技藝,他起初制作的是鳥籠、蛐蛐籠子等,后來開始創作西安地標性建筑模型,如大雁塔、鐘樓、長安塔等。這次十四運會要在家門口召開,他在參觀完場館后,便開始制作西安奧體中心模型,在宣傳十四運會的同時,想號召更多市民運動健身引領健康生活。(記者 翟小雪)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