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消費近幾年異軍突起。但2019年一紙補貼新政,整體退坡超過50%,讓新能源消費經受考驗。特別是隨著過渡期的結束,補貼退坡勢必導致價格上漲,引發消費者持幣待購的行業難題。
6月25日 ,2019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過渡期正式結束,國內市場也將正式執行整體退坡幅度超過50%的新標準。
不過,近日比亞迪宣布,旗下所有在售EV車型保持2018年補貼后售價不變,旗下在售車型最高仍可以享受9.9萬補貼。
據了解,比亞迪祭出此殺手锏,首先要歸因于其銷售規模帶來的低成本優勢。
數據顯示,今年5月,比亞迪五月份售出32966輛乘用車;其中新能源車型售出20945輛,同比增長56.4%。EV系列純電動產品線共售出15312輛,同比增長193.7%。與此同時,比亞迪已經連續四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此外,電池等原材料價格也是新能源汽車價格的決定因素。在這方面,比亞迪堅持全產業鏈布局,特別是在核心的電池方面具有完整的全產業鏈,包括從原材料采集到電芯的設計、模組跟PACK的研發和制造、BMS的制造以及后期電池的梯次利用與回收,成為比亞迪能夠決定產品售價的重要武器,
決定電池包能量密度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材料,比亞迪有大量的博士和工程師投入到原材料的開發與研究方面,每年銷售額的7%投入到研發中,由于重視產品的研發和高投入,比亞迪在電池方面授權的專利就有1000多項。
電池貴金屬元素受市場影響,價格波動起伏會較大,比亞迪在動力電池的上游原材料方面有深入布局,例如鋰和鈷,用于穩定原材料的價格。
此外,經過多年探索,比亞迪提出BNA架構理念,不同車身平臺可以通用不同的零部件模塊,從而提升產品的靈活程度,降低廠商的成本。在此理念下誕生的e平臺技術,使得相關核心零部件成本降低超過30%。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