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延安西路鎮寧路口,一輛非法網約車闖關拒檢逃逸過程中致使1位乘客、2個路人及1名執法人員不同程度受傷。經調查,滬AF08630的白色比亞迪轎車是2018年5月注冊在滴滴平臺的網約車,但駕駛員郝某及該車均不具備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資質。最新情況是,上海交通執法部門約談滴滴,要求6月底前全面自查清退非法網約車。
之前,上海出過網約車新規,只有擁有上海戶籍的司機才能具備網約車經營的資質,不符合該條件的都視為非法網約車。此規定剛出臺時,以引發了廣泛討論,公眾意見反饋比較集中,但最后仍沒有修改,按規實施。
我們都知道,出臺網約車新規是為了進一步保證交通出行安全,并促進網約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如此,問題也來了,司機有沒有上海戶籍,與交通安全以及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與否,真的有關系嗎?就算司機沒有上海戶籍,只要強化交通部門對涉及網約車安全具體層面的審核、監管與規范,并且加強培訓等,那市面上的網約車司機只要控制有序得當,交通安全以及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現在,上海準備全面自查清退非法網約車,這樣的態度和決心值得肯定。可就現實的市場需求來說,若要求網約車完全符合上海戶籍等要求,那也只會供不應求,加劇打車難的狀態。如此,甚至有可能產生新的漏洞,讓黑車滋生,這刺痛的是網約車健康發展,更不是相關部門和民眾想看到的。清退非上海戶籍的網約車,不僅對交通安全無益,也是對市場需求的無視。
其實,就在今年年初,在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現場,上海市交通委表示,正在研究,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戶籍人員進入上海網約車駕駛員隊伍。會有一個準入標準,具體要求還要進一步細化。可見,上海戶籍并非鐵板一塊,這樣的表態就是順應與尊重市場需求的體現,是滿足民生的體現。社會正在進行深化改革,希望有關部門有先破后立的勇氣,推動改革進行到底,而不是瞻前顧后。
說到底,安全與戶籍無關,監管網約車別忘了包容審慎。過去,之所以默許出租車和網約車存在非滬籍司機情況,也不乏市場需求的考量。希望此次上海在自查清退非法網約車的行動中,繼續延續這種思路,在保證交通安全前提下,又做到尊重市場需求,追求促進網約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