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訊汽車從中保研C-IASI獲悉,《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管理辦法(2020版)》已經發布,同時官方宣布將于2021年3月31日起正式實施。
相比2017版規程,新版管理辦法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方面,增加了保險杠靜態試驗工況、前后保險杠全寬動態試驗工況。
在車外行人安全指數方面,增加了行人保護(頭型+腿型+上腿型)。而車輛輔助安全指數方面,新增自動緊急制動(AEB)車對行人與騎行者(C2VRU)、車道輔助(LSS)、整車前大燈測試(HEADLAMP)及附加項目——緊急救援服務系統(E-call)。
值得注意的是,在車內乘員安全指數方面,新增副駕駛側正面25%偏置,又稱為右側小偏置碰撞。此前不少車企只注重駕駛側(左側)的安全性,導致很多車型的副駕駛側(右側)沒有任何的安全保障。
這種大家常說的“應試教育”,曾在很多車型上出現過。
比如,2019年12月的2019款帕薩特在碰撞測試中折戟,而去年4月2020款車型上市在相同測試中拿到“全優”,這意味著上汽大眾僅用了3-4個月的時間,就把一個“差等生”培養成了“優等生”,進步的速度令人咋舌。
這其中不免讓人懷疑,究竟上汽大眾真的良心發現全面提升了車輛的安全性,還是僅僅為了“補考應試”進行了針對性的加強。
同樣的案例還發生在豐田身上,當年豐田RAV4為了應對美國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的25%偏置碰撞測試,曾在其駕駛側前防撞橫梁處設置了一個加固配件,結果主駕駛位的25%偏置碰撞測試順利拿到了“G(優秀)”的最高評價,但在隨后未加強的副駕駛一側碰撞成績中“漏了陷”,僅拿到“P(較差)”的最低評價。
新版規程通過各類案例以及汽車行業的發展,對評價規則進行了適當調整,對車輛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保研C-IASI不斷優化、創新測試項目的做法值得點贊,這將倒逼車企進步和相應法規的完善,使未來的車輛安全性不斷提升。
同時也給廣大車企提個醒,“耍小聰明”的套路已經行不通了。不要因為法規和監管的缺失就肆無忌憚地簡配,在關乎生命安全的環節上偷工減料,否則最終的結果就是被市場和消費者所拋棄。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