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巨型“輪胎”,一立一臥,靜靜“躺在”山野中,這是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的全國首個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
12月18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辦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竣工投試產暨專精特新產業園啟動活動。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專精特新產業園——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產業園正式啟動,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正式亮相,共計86個項目竣工投試產,涵蓋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多個領域,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約861億元,達產產值(營業收入)約1562億元。
這些項目中,既有促進重點領域跨越提升的大科學基礎設施,又有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專精特新”重點項目。它們將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為創新驅動點燃新引擎,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優勢。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牢牢把握“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戰略機遇,吹響黨建引領百大項目慶百年攻堅行動號角,以新興產業落地為抓手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2021年以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舉辦5次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和投試產活動,為實施萬億制造、萬億國資、萬億固投和萬億商品4個“萬億計劃”注入強勁動能,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最強區。
大灣區與京津冀夢幻聯動??
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產業園開園
近年來,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多次來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刻感受到了這里爭創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熱情和決心。
魏少軍一直關注那些長期以來聚焦卡脖子技術難題、永攀集成電路事業高峰的地區。于是,魏少軍把目光投向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
“合芯科技從落地京廣協同創新中心到產線試運行僅用了3個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展新型戰略產業的決心及極具溫度的營商環境深深吸引了我。”魏少軍在活動致辭中說。
魏少軍所說的京廣協同創新中心,是廣州經開區與北京經開區率先推動跨區域合作而打造的“專精特新”重大載體項目。這是南北兩個國家級經開區首次“聯姻”的結晶,也是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產業園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持續打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區,在全國首推“專精特新10條”專項政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專精特新產業園——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產業園,為“專精特新”企業快速成長壯大厚植發展沃土。
18日當天,禾信儀器、方邦電子、潔特生物、昊志機電、一品紅共5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項目竣工投試產,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產業園的兩大園區——京廣協同創新中心、鈞恒廣場啟動。“專精特新”竣工投試產項目總投資約73億元,達產產值約155億元。
北京經開區工委書記王少峰在視頻致辭中說,京廣協同創新中心是京津冀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重要創新。
他認為,兩地將發揮平臺和載體作用,深化全面合作,促進資源共享,形成政策優勢疊加,推動兩地科技、產業、人才交流,培養成就一批兼具“京腔”和“廣味”的龍頭企業,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產業合作與競爭,攜手助力京穗兩地高質量發展。
目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迎軍領銜的新型生物材料與高端醫療器械廣東研究院、由魏少軍領銜的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合芯高性能服務器創新研究院等多個項目已入駐京廣協同創新中心園區。
王迎軍稱,新型生物材料與高端醫療器械廣東研究院將積極探索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創新發展之路,推動廣州開發區落地發展一批創新型高端醫療器械企業,建設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
據了解,新型生物材料與高端醫療器械廣東研究院將依托華南理工大學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多個院士團隊,全面開展高端醫療器械孵化、轉化服務,并直接進行成果轉化、產業化,推動廣州開發區落地發展一批創新型高端醫療器械企業,打造高端產業集群。
當天竣工投試產的5個“專精特新”項目,都是在不同創新賽道上加速奔跑的“冠軍”:禾信質譜產業化基地項目將建設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產品應用示范中心等,新增PM2.5在線源解析質譜儀、微生物質譜儀等8條質譜生產線,實現年產質譜儀器220臺套產業化規模;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竣工投試產的項目將主要量產電磁屏蔽膜和撓性覆銅板兩種產品,主要應用于5G通訊、芯片封裝、細線距柔性電路板制備等核心行業,打破日本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填補國內相關技術空白……
86個重大項目點燃創新引擎??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產業高地
86個重大項目的集中竣工,體現了高標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的“黃埔擔當”。在這86個重大項目中,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頗為搶眼。
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依托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及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建設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航空輪胎研發與創新基地,填補國內航空輪胎動力學試驗平臺空白,致力解決我國航空輪胎“卡脖子”問題。
“我們建成的大科學裝置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大科學裝置,能為我國取得獨立的適航認證打下堅實基礎。”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副院長王杰介紹,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能集聚全國各層次人才到黃埔,希望黃埔能成為航空輪胎技術的制高點。
當天亮相的另一大科學裝置是慧眼大設施工程預研項目。慧眼大設施工程預研項目將建成以大隊列、多維度的生命組學數據生產和智能計算體系為主要載體,通過軟硬件融合與人工迭代,創建全球第一個“碳—硅”融合智能終端大科學裝置。
伴隨多個項目竣工投試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版圖進一步擴大。已集聚500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總部的廣州國際生物島,再迎重大創新平臺。
當天竣工的百濟神州生物島創新中心是一個以科學家、企業家為中心的孵化器,中心配備了先進的實驗室基礎設施,能夠開展綜合性研究服務、現場科研與業務支持,同時可以為科學家和企業家提供潛在資金支持。
康融東方生產基地由康方生物和東瑞制藥合資成立,總投資10億元,達產產值104億元。其主要產品為潛在首個中國本土開發針對高膽固醇血癥的PCSK9單克隆抗體新藥和VEGFR-2治療腫瘤的抗體新藥AK109。
邁普再生醫學在廣州科學城建設科技總部基地,將利用生物增材制造、精密加工等先進制造技術,建設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攻關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產業核心技術難題以開發系列產品,加快組織修復等系列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產品產業化。
被稱為“廣州第一芯”的粵芯芯片也迎來二期項目竣工投試產。粵芯芯片二期是廣東省目前唯一進入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平臺,滿足大灣區制造業的功率分立器件、電源管理芯片、混合信號芯片等需求,建設22nmFD-SOI研發先導線。
提升教育醫療水平??
一批民生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本次活動中,廣州實驗中學、廣州新僑學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一期工程等一大批項目建設也取得了新進展。
新建成的廣州實驗中學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南起步區,學校總投資超15億元,定位為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和廣州市示范性高中,學校建成后設初中30個班,學位1500人,高中60個班,學位3000人。
未來,廣州實驗中學將與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院、百濟神州等知識城科研院所和高新企業尋求合作,共同探索“科教融合”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
廣州新僑學校項目投資10.5億元,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該校是陳嘉庚先生創立的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群在其境外合辦的第一所學校,全面引進新加坡南洋華中校群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由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共同管理,涵蓋小初高十二年一貫制教育,容納3000名學生。
作為黃埔區重大醫療民生項目,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一期工程也正式竣工,將建成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高水平三級甲等醫院,成為黃埔區首家婦幼醫院。該院投入使用后可實現每年門診、急診與婦女兒童保健服務能力55萬人次,住院服務能力3萬人次,將極大地填補黃埔區婦幼保健專科醫療機構的空白,全面提升區域婦女兒童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緩解黃埔區東部片區婦女兒童“看病遠、看病難”的問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