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北京地鐵開啟“清涼模式”,為車站和車廂“消暑降溫”。北京晚報(ID:wxbjwb)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了解到,今年,北京地鐵在全面推行“強冷弱冷”車廂模式的同時,還分別通過采取加裝倍增風機、改造送風格柵、給地面車站加裝電扇等,努力優化站車的溫度條件。
(資料圖)
42座地面車站安裝790臺風扇
8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15號線國展站站臺看到,兩側站臺門上方新安裝的24組工業風扇,正不停搖頭旋轉著,為站臺上候車的乘客降溫。相比之前車站安裝的風扇,新的風扇葉片直徑更大,風力更足。盡管站內溫度依舊較高,但風扇吹出的風,還是能讓乘客舒服一些。
一到三伏天,地上車站和地下車站的環境可謂“冰火兩重天”。地下站裝著空調,還曬不著太陽,候車環境相對舒適;而地上站并非全封閉設計,安裝不了空調系統,而且天天被太陽“烘烤”,站臺就像是蒸籠一般炎熱,不僅乘客汗流浹背,站務員們也得在炎熱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
“最熱的時候是早上9點到晚上7點多,太陽一曬,站臺溫度能達到40℃。”國展站所在的馬泉營站區副站區長張戈介紹,盡管地上車站都有通風設施,但由于站外氣溫較高,通風吹進來的風依舊較熱,因此站內的溫度一直居高不下。
為盡力改善地面線路開放式車站的候車環境,北京地鐵公司從2021年起,就嘗試在5號線、亦莊線地面車站站臺加裝風扇。今年以來,地鐵公司繼續推進房山線、S1線、13號線、15號線、昌平線5條線路地面車站的風扇加裝工作。目前,42座地面車站790臺風扇已全部加裝完成并投入使用。
“新風扇可以進行三檔風速調節,可以根據室內外溫度變化靈活調整。”張戈介紹,新風扇安裝后,車站將會在運營時段內持續開啟風扇,提高換氣效率的同時,也為乘客帶來清涼。
加裝倍增風機均衡車廂溫度
近期,一些乘客發現,1號線八通線的部分列車車廂頂部,多了一個類似“吸頂燈”的設備。其實,這是為優化1號線八通線列車客室溫度新加裝的倍增風機。
“倍增風機的內部可以旋轉,冷氣從中間向四周擴散,提升了空調的制冷效果。”北京地鐵運營服務管理部品牌建設主管曹瓊介紹,倍增風機有著體積小、節省空間、導風分布均勻、避免直吹、均衡車廂整體溫度等優勢,可以彌補此前車廂空調覆蓋不均勻的不足。
在安裝這些設備之前,地鐵相關單位就1號線八通線多種型號列車車廂溫度問題進行了認真調研和技術分析,最終,確定重點針對原八通線車輛內“冷熱場”分布不均情況進行技術攻關。通過測量模擬以及空氣仿真設備技術分析,結合列車既有技術條件,最終確定加裝倍增風機的技術方案。
目前,北京地鐵已完成對原八通線30列車輛的改造工作,同時實現了司機室對倍增風機的集中控制功能。
調整出風口 空調冷風不直吹
除了1號線八通線外,北京地鐵多條線路的列車,也在根據不同型號列車的不同特性,“量體裁衣”訂制空調優化改造的方案。
此前,由于列車空調出風口正好位于乘客頭頂,一些乘坐15號線的乘客反映,夏季空調開啟時,容易“冷風吹脖子”。為緩解車廂空調直吹引發乘客不適問題,地鐵相關部門對15號線車輛空調設備進行研究分析,決定對所有列車的空調出風口進行改造。
“15號線列車的空調出風口格柵通風角度原本是單一方向,優化之后改為人字型多角度,出風口內還增加了一層多孔板,吹出來的冷氣被分流打散,不再死往一個地方吹了。”15號線檢修中心班組長張晨介紹,今年以來,15號線已逐步對34組列車的2000余塊送風格柵進行更換,改造后的空調出風更加柔和。
此外,針對地面線路溫度較高、客室冷熱不均問題,13號線對車輛客室送風系統進行技術改進,通過在部分車組弱冷車廂空調出風口加裝網孔板格柵改善送風角度。目前13號線已逐步完成10組列車送風格柵的改造工作。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