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由老廠房改建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已經落成,將在下月正式亮相。伴隨永久會址的落成,今年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體活動將全面東移,開閉幕式及冬奧設計展暨論壇、主論壇、設計之夜等活動都在設計小鎮舉行。
【資料圖】
未來3到5年,永久會址將逐漸完善成中國設計博物館,通過集聚各類設計、創新資源要素,形成“永不落幕”的設計周。
老肌理有了新表達
永久會址項目的“前身”是始建于1999年的北泡輕鋼廠夾芯板車間。經過一年多的“騰籠換鳥”,昔日老廠房迎來了新生。
從外觀看,永久會址的外墻依然是人們熟悉的紅磚色調。不過,這是用6.2萬塊手工陶土磚重新打造的紅磚幕墻,上面鑲嵌著大尺度的透明落地窗,傳統與現代相得益彰。走進會址內部,15米高的展館門廳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中部的采光天井將紅磚幕墻與透明玻璃磚結合,讓日光可以穿過磚墻灑入大廳。大廳屋頂和兩側墻面由鋁板加上藍機磚組合而成,鋁板的現代感融合手工砌筑藍機磚的復古風,交融碰撞出時尚美感。
“‘老肌理、新內容’是項目改造的設計理念和目標。”北京通州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力求最大限度發揮既有建筑價值,保留既有建筑“肌理”,在對原先的一層廠房進行框架結構加固的基礎上,將原有框架結構中的“工”字鋼梁返廠加工,改造為“王”字鋼梁,確保框架結構可以對多層結構建筑空間起到牢固的支撐作用。工程總用鋼量1100噸,其中60%為經過利舊改造后的原有主體框架結構,建筑的整體骨架不僅得以保留,而且更加“健壯”。
設計創新要素加速聚集
會址總建筑面積1.77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其中,一層主要用于臨時展覽空間加商業,二層為高端商務辦公,三層為常設展覽空間,地下一層為停車場和動力中心。
地上三層的空間內設置了時尚藝術中心、視聽藝術設計沙龍、文創開發及體驗空間、數字發布大廳、數字潮PARK、大師工作室、北京國際設計周固定陳列展區等。其中文創開發及體驗空間將實現“北京文創旗艦店”全球首店落戶永久會址;數字發布大廳將實現數字沉浸式展示發布,支持元宇宙技術,打造線上線下實時發布場景;大師工作室將引進國內外設計大師、設計團隊建立工作室和創新中心。
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昱東介紹,今年伴隨永久會址的落成,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體活動將全面東移,會在永久會址舉辦設計周官方儀式活動(開閉幕式)及冬奧設計展暨論壇、主論壇、設計之夜等活動。平時的會址空間將用于常設展覽、設計師駐留空間、產業孵化器、臨時展廳活動等。
“通過3到5年努力,我們還將逐步把永久會址完善建成中國設計博物館,發展模式對標意大利米蘭設計博物館,以此帶動設計小鎮發展成為聞名海內外的文化創意聚集區。”王昱東說。中國設計博物館將充分呈現中國設計的歷史,展現未來,把最新的全球性展覽成果帶到這里,形成北京最為固定、最為集中的展覽場地。博物館還將成為設計師交流的場所、全球設計師的會客廳,發布新成果和新需求,吸引更多全球性活動加入,逐步打造出設計小鎮365天活動內容,形成“永不落幕”的設計周,成為北京最重要、最活躍的創新中心。
配套家園中心明年底建成
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項目竣工后,通投公司作為投資建設主體,將于近期啟動北側二期家園中心項目。二期項目預計于2023年底建成,2024年投用。
通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二期項目占地面積約0.93公頃,規劃建筑面積約2.52萬平方米,將提供設計展覽、產品展銷、健康醫療、托幼設施、綜合服務中心等復合功能,為周邊企業員工打造一個類型豐富、業態多樣的配套服務設施中心,提升片區活力。
設計上,二期項目將與一期永久會址一起統籌規劃,在尊重老廠房建筑肌理基礎上,保留原職工宿舍、鍋爐房、變配電室的紅磚風貌。在二層以上區域采用退臺式設計,營造舒適的室外空間。內部植入咖啡、餐飲、書店等功能,為周邊設計工作者提供休閑生活、互相交流的場所,形成活力家園中心,打造創意生活場景。
此外,二期項目定位為場景化、沉浸式多元藝術商業街區,為園區“設計+藝術”的外延體驗區。項目以商業配套為主要功能,打造集住宿、餐飲、文創消費、生活服務等于一體的創意商業綜合體,包括設計周場景化生活設計的全新展示體驗空間,引領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新消費形態。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