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12日從市水務局了解到,近日,在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亦莊調節池首次發現了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近年來,北京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全市處于健康等級的水體所占比例已達到86%,區域生物種群數量和多樣性明顯恢復。
據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8月10日,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在開展亦莊調節池月度例行采樣期間,于亦莊水廠分水口取樣點位發現水面漂浮白色透明生物。經專家初步鑒定,該生物為桃花水母,這也是近十年來北京首次發現該物種。
據了解,桃花水母身體較小,體徑約15毫米左右,是一種原始低等的無脊椎動物,最早誕生于約5.5億年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桃花水母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稀有動物,又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由于出現時間一般較短,所以難于發現、觀測。此前,我國四川(成都、都江堰市、攀枝花、瀘州市、內江市)、浙江、湖北、江西南昌、湖南長沙、廈門、河南信陽、東北松花江流域、臺灣、香港等地均發現過桃花水母的蹤跡。
有專家指出:“桃花水母從水螅體成長為水母體,需要自然環境好、水質優、水溫適宜等一系列優質的環境條件。水母的出現正是水質極佳的最好佐證。”亦有研究表明,水母食性廣泛,是上層水體的重要捕食者,種群擴大迅速。亦莊調節池作為南水北調北京段的重要配套工程,此次發現的桃花水母可能是經南水北調輸水而來,同時也證明該物種在北方潔凈水體內也可生存。
亦莊調節池位于南海子郊野公園東側,總容積為260萬立方米,工程分為兩期,一期工程可調蓄水量52.5萬立方米,水面面積12.4公頃;二期工程可調蓄水量207.5萬立方米,水面面積42公頃,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有閘門連通,可聯動調水。此前,亦莊調節池通過打造一池三島、建設環湖“綠廊”、增加水生植物等措施,綜合提升水生態景觀,讓水源地水質得到進一步凈化和提升,水生動植物種類越發豐富,三五成群的鳥類也經常棲息在此。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千里之外的“南水”惠澤京城,有效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緊缺形勢。近年來,通過水務部門的努力,本市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顯著,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累計回升9.64米。同時,本市持續推進河湖治污,地表水還清向好;探索開展跨流域、多水源生態補水,2021年實現“五大河流”全部再現流動的河;持續推動水生態環境改善,全市達到健康等級的水體占比從早年間的60%提升到現在的86%,浮游植物種類從210種增加到447種,浮游動物種類從108種增加到304種。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