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規范停車秩序、解決居民停車難,仍將是今年豐臺區交通治理重點工作。今天上午,記者從豐臺區城管委獲悉,豐臺區今年將在70余條道路增設5000多個電子停車位。同時,將非機動車納入道路停車管理體系中,實施“網格化”管理。
截至目前,豐臺區已在186條道路、15132個停車位實施電子收費,累計為1.6萬輛符合條件的居民車輛辦理了居住認證。通過道路停車改革,規范了道路停車秩序、提高了通行效率,也解決了周邊居民的停車難問題。
今年,豐臺區將結合市民集中反映的訴求,計劃對盧溝橋、科技園、看丹、成壽寺、大紅門、玉泉營等地區深化道路停車改革工作,在70余條道路增設5000多個電子停車位,并通過居住認證等方式,將有限的停車資源最大程度向周邊居民傾斜。
為化解停車難題,豐臺區于2021年開展了停車資源普查,以準確掌握全區停車需求及停車資源底數。從數據分析來看,至2021年底,豐臺區日間停車總量為39.2萬輛,夜間停車總量為43.5萬輛,車位總量達到了51.1萬個,較2016年普查時的38.1萬個有顯著增長。但因車位資源分布不平衡,全區居住小區夜間停車缺口總量仍有近10.6萬個。
除了挖潛老舊小區停車資源、鼓勵建設立體停車設施,豐臺區還引導錯時共享停車,已在全區協調85處公共停車場、7649個停車位開展錯時共享停車。在此基礎上,要求信息服務經營者在今年內將公共停車場信息全部接入區級停車綜合管理服務系統。截至目前,已對171處公共停車場、54688個車位實施動靜態數據調試接入,后續將形成資源網絡,促進建立停車資源共享長效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強路側靜態交通環境治理,豐臺區還將非機動車納入道路停車管理體系中,實施“網格化”管理,以街道為單位,安排停車協管人員定點、定時間開展巡檢,對淤積、秩序亂的點位,及時反饋至單車企業調度清理。此外,要求各企業停放區域內擺放單車數量不得超過停放區域可放置單車數量的70%,避免造成二次淤積。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