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科技大學公布雄安校區總體規劃方案評選結果,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提交的《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總體規劃設計方案》成為最終中選方案。中選方案堅持“傳承、創新、綠色、活力”的設計理念,建設新校園,打造新平臺,培養新學科,推動雄安校區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方案打造了人文傳承的北科新苑。以主樓、圖書館等主要建筑構建南北中軸的設計與學院路校區東西中軸的格局一脈相承,平坡結合的宿舍屋頂和磚紅色的建筑外墻承載了獨屬北科大人的精神記憶。方案規劃布局求實廣場、鼎新廣場和銀杏大道等特色場景,傳承創新學院路校區的歷史積淀和設計精華;利用“南—中—北”地塊的天然格局,構建“井字型”公共生態廊道,形成“南城、中校、北苑”的空間格局,重現學校早期“清泉溢滿井”的歷史景觀。
雄安校區將作為該校前沿科學的重要研究基地,規劃布局國家級大科學裝置,致力于打造教學、科研與產業融合,多學科交叉的世界級創新高地。方案注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由圖書館、公共教學樓、計算中心、基礎實驗樓、工程實踐創新基地、教學試驗廠房、自主學習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學院組團等組成的教學科研基礎設施,并為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發展預留充足的空間。部分科研創新用房將沿城市道路規劃布局,便于開展產教融合、科教融合。
方案規劃將建造以藍色“滿井湖”和綠色林蔭道交融而成的生態體系,實現校園、城市、自然的一體融合。開闊的人工湖和步行棧道將為師生營造宜人的濱水學習生活環境,音樂廳、學生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將依湖而建,致力于打造舒適的校園生活體驗。校園內部將形成環路,實現人車分流,并通過地上或地下通道、架空平臺等,聯通三個地塊。以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和雄安新區綠建標準為目標,方案還規劃構建科學的生態校園海綿系統。
新校區還將營造圈層復合的活力社區。方案重點打造可續生長的“教學—生活”多圈層結構,以公共環道串聯教學科研區、生活運動區、科研創新區,各功能區域相對獨立,又互交聯系,組團式的空間設計可充分滿足多情境互動交往需求,營造開放活力校園。通過連續的林蔭步道、架空連橋、下沉庭院等,貫穿建筑、廣場、綠地、水面等開放空間,連接不同活動場景,營造良好的步行體驗,打造功能復合的學術聚落,構建5分鐘活力社區組團。方案規劃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設置慢跑環路、自行車道等,致力于打造健康校園。
方案征集工作歷時5個月,7個國內外一流建筑設計團隊提交方案成果。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的方案成果以48%的得票率,成為最受師生校友喜愛的方案。接下來,北科大將以中選方案為藍本,綜合各方意見和雄安新區上位規劃條件,吸收借鑒其他6個方案的優點,形成最終的規劃設計方案。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