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經過兩個多月緊張施工,前門五牌樓油飾彩繪翻新完工,施工圍擋已全部拆除,本周亮出全貌。翻新后的五牌樓煥然一新,盡顯輝煌大氣,游人爭先拍照留念。
翻新后的五牌樓整體色彩明麗鮮艷,牌樓正中“正陽橋”三個字閃爍著耀眼金光。仔細觀察梁枋大木彩繪,大青、大綠兩種顏色相互交融,龍、錦和旋子花相間,華麗輝煌。從高清相機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出,彩繪細節處西番蓮、轱轆草、八寶等花紋精致典雅,花心等圖案全部用金線勾勒點飾,整體色彩豐富,典雅大氣。除了五牌樓,此次還對毗鄰五牌樓的大北照相館建筑同步進行了彩繪油飾翻新,與周邊風貌相融。
今年8月初,東城區城管委對其啟動油飾彩繪翻新。
翻新的第一道工序是斬砍見木。前期,工人們用小斧子小心剔掉了五牌樓最外層褪色、破舊的油灰皮和污垢灰跡,把原本的木質結構顯露出來。在木質構件表面,工人們重新做了“地仗”。
地仗是彩繪翻新的基礎,相當于給梁枋大木穿上了一件厚外套,起到防水、防腐等基礎作用。施工工長彭新強說,僅地仗工程,工人們就連續工作了20多天。工程堅持修舊如舊,沿用了傳統的“一麻五灰”工藝。“一麻五灰”從里往外的順序依次為捉縫灰、掃蕩灰、麻、壓麻灰、中灰、細灰,之后還有磨細灰和鉆生油兩道工序,越往表面,灰的顆粒度越小、質感越細膩。將灰磨光滑后,還需再涂抹多層由磚粉、石灰、面粉、桐油等調制而成的材料,增加地仗強度。
基礎打牢后,東城區請來古建油飾彩畫專家為牌樓進行油飾彩繪。“之前我們將牌樓原有彩繪全部用老手藝‘扎譜子’的方法原樣復制了下來,之后再按照‘譜子’模板原樣勾勒到建筑上。”北京城建亞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古建油飾彩畫專家羅德陽說。此次彩繪延續采用五牌樓梁枋大木用的彩繪手法——清式旋子金線大點金,也叫“龍錦方心”。通過這款多用于明清時期宮殿廟宇等建筑彩畫的高規格工藝,令五牌樓呈現出輝煌大氣的視覺效果。
相關鏈接
前門五牌樓是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筑之一,也是北京人心目中的地標建筑。前門五牌樓始建于明代正統年間,位于中軸線上的正陽門橋南,曾是古代皇帝出內城前往天壇、山川壇祭拜必經之地。它是一座六柱、五間、五樓的沖天式建筑樣式,故稱“五牌樓”,高14米、寬45米。如今的五牌樓復建于2008年年初。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