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景山區劉娘府橋附近,一座小廣場成為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在堰壩跌水的作用下,流經這里的永定河引水渠水形成落差。寬闊的水面,翻涌的浪花,兩岸層林盡染,彩葉斑斕,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日畫卷。而這處小廣場,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清川廣場”。
說起永引渠石景山段這幾年的變化,住在附近的居民們挺高興。“公園里能看見這么開闊的水面不容易!”“您看現在秋天景兒美吧,您春天再來看看,兩岸都是不同顏色的花兒,也好看著呢。夜景也好,晚上亮燈。”“兩邊兒這路也修了,好走,也有地方玩兒了。”
(相關資料圖)
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永引渠管理所副所長蘇濤介紹,永定河引水渠西起三家店進水閘,東至甘雨橋跌水,入南護城河,全長25.38公里。歷史上的永定河,在沒有攔蓄工程前,堤防殘破,防洪能力低下,經常泛濫成災,曾是一條有名的“害河”。新中國成立后,修建官廳水庫,控制了永定河上游供水,攔截泥沙,調節水量,永定河才真正“一河永定”。
1956年1月,永定河引水渠開工建設,次年4月建成通水。起初,永定河引水渠的功能主要是農業灌溉和工業供水,后來隨著城市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逐漸改為用于城市景觀供水和防洪防汛。1999年后,連年干旱使得永引渠出現了局部斷流,水質也開始惡化,部分有水河段甚至一度為黑臭水體。“當時這邊還比較偏僻,巡河路大多是土路,沿途常有亂倒渣土、堆物堆料的。”蘇濤說,那時,永引渠兩岸還有不少私搭亂建,產生的生活垃圾、排放的生活污水嚴重破壞了河湖的生態水環境。
直到2018年,隨著生態補水的嘗試開展,永引渠恢復通水,俗話說“流水不腐”,永引渠的水質也逐漸還清。與此同時,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石景山分區規劃,在滿足城市防洪、保障城市輸水的前提下,石景山區通過永引渠濱水綠廊建設工程,大力整治永引渠河道周邊環境,采用生態恢復的方式營造自然河道景觀特征。
石景山區城管委水務發展規劃科科長馬惠介紹,永引渠的水系景觀提升工程分為兩期建設,全長約5公里。其中一期工程于2018至2019年實施,主要對保險產業園段長1.05公里的河道進行了生態護岸、河坡防護、慢行系統改造等,按照森林城市的標準提升全線綠化工程配置,并打造“廬臺”等景觀節點。
二期工程于2020至2021年建設實施,西起模式口北街,東至西五環區界,全長約3.9公里。“二期工程與一期工程一脈相承,把原本比較干硬的河坡打破,建設成為自然活潑的河岸形態。”馬惠說,例如劉娘府段,將原有的硬質岸坡取消,建設淺水灣,搭配豐富植被緩坡,更加自然,并打造了“清川廣場”景觀節點。西山楓林段因周邊居民區較多,改造提升則更傾向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服務工程,比如利用廢棄匝道修建永引渠公園,設置籃球、足球及兒童戶外運動場等,可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使用。
此外,永引渠下段也在西南二環水系濱水景觀工程建設范圍內,未來將增設親水垂釣平臺等設施。蘇濤表示,城市河湖管理處將分別在永引渠羅道莊橋下游右岸、八一湖右岸、玉淵潭公園南門至木樨地橋右岸設置集中垂釣區,并增設坐凳、智慧燈桿等設施,更好地服務市民親水需求。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