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年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頒布5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國際活動。市文物局局長陳名杰在介紹市政協重點督辦提案辦理情況時說,本市將以此為窗口,開展系列活動宣介北京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更新領域的經驗做法,計劃一年內在7處世界遺產地進行巡回展覽。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故宮、長城、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大運河……北京有7處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擁有世界遺產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城市。陳名杰說,在《公約》頒布50周年之際,將圍繞這7處世界遺產的保護經驗,分享北京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及研究等方面的經驗,特別是通過中軸線申遺進一步實踐文化遺產保護與文物活化利用,促進北京歷史文脈可持續發展,讓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惠及廣大民眾。“受國家文物局委托,我們正在與房山區共同策劃舉辦《公約》50周年主題研討會活動。活動將依托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開展。”他透露。
北大紅樓、模范書局、中國書店……陳名杰細數了北京在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推出的一系列“網紅打卡地”。他說,近年來,北京形成了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良好態勢。在《公約》頒布50周年之際,將舉辦北京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就展覽,計劃一年內在北京7處世界遺產地進行巡回展覽,推廣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經驗,吸引社會公眾對北京文化遺產的關注,讓國內外了解北京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突出成就。
今年是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關鍵的一年,相關工作進展如何?陳名杰說,本市中軸線申遺保護的熱潮不斷推高,社會反響熱烈,取得良好成效。今年申遺文本需要持續打磨并最終定稿,中軸線國際影響力需持續拓展。市文物局將加緊推動紀念《公約》50周年系列活動落實落地,宣介北京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更新領域經驗做法,提升中軸線遺產價值的國際認知度。加強遺產資源和價值的梳理和研究,豐富展覽內容,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遺產保護和文化傳播工作,推動遺產與教育、文創、藝術等領域跨界融合,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遺產的保護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責任編輯:Rex_07